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3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21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63篇
人才学   40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1066篇
理论方法论   199篇
综合类   2732篇
社会学   285篇
统计学   6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288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308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260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论语文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诗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语文素质教育为背景 ,联系中国诗教传统、新诗创作的发展和当代教育的历史转型 ,论述新诗的审美教育价值 ,包括培植理想精神、开启个体心智、蕴蓄生命激情和提升艺术地驾驭母语能力等方面 ,均有其他文体所无法取代的独特的美育价值。在此基础上 ,倡导注重美读、点拨和陶冶这些新诗教学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2.
模糊语言的独特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模糊语言的独特功能从日常生活、文学作品、科学医学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从而阐明在自然语言中 ,模糊语言是绝对的、普遍的。语言的模糊性缘于客观事物本身的模糊性及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3.
浅析英谚中的民族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谚语依存于民族的社会生活之中 ,与本民族特定的历史、生活习惯、物产风貌、自然环境等等密切相关。英谚产生于岛国的自然环境 ,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 ,带有极浓的宗教色彩 ,因此 ,英谚的内容带有鲜明的英国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64.
文章对蔡元培的教育方针思想作了回溯性的审视和评析 ,并给其以民初教育宗旨理论基础的准确复位 ,揭示了其与民初教育宗旨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为民国教育宗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界  相似文献   
65.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将面临新形势 ,期刊资源是信息的重要载体 ,加强期刊资源建设与利用是图书馆期刊工作的核心。本文就上述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6.
期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开发利用期刊信息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67.
信息时代中 ,由于网络在查找资料上的方便与快捷 ,已经对当前高校的院系资料室形成较大的冲击 ,资料室存在的合理性因此受到质疑。然而 ,笔者认为网络可以取代的只是资料室的显性功能 ,而资料室本身所具有的隐性功能则是网络所无法替代的。本文主要以资料室的隐性功能的阐释为出发点 ,认为环境与交往是资料室隐性功能发挥的重要机制 ,进而剖析高校院系资料室隐性功能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8.
本文意在重构茅盾小说的叙事范式 :一个由社会情状与普遍人性交融而成的宏大叙事 ;进而描述这一叙事范式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深刻影响 :前 30年主要承传“史诗性”层面 ,后 2 0年逐渐在两个层面交错行进中走向全面的承传 ,由此带来新时期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69.
弥尔顿诗作《失乐园》的主题是复式开放性的 ,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从历史、宗教和人性的角度 ,重新审视它的主题 ,认为反思叛逆、企盼理性正是诗人在《失乐园》创作中力图体现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70.
本文从考察义乌方言入手 ,讨论现代汉语“V·de”结构及“de”的性质。现代汉语“V·de”结构与义乌方言的类似结构有着非常规整的对应关系。现代汉语里的“de” ,不管书面语作“得”还是“的” ,语音形式只有一个 ;在义乌方言里一个“de”却对应着两个不同的读音 :[tai]或 [ ]。两个读音泾渭分明 ,从不相杂。义乌方言的这一语言现象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它将引导我们分析各家的观点 ,并作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