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8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264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81.
本文分析了现代西方时代精神的表现特征,提出现代西方哲学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时代精神的体现。指出主观主义、相对主义和多元化,既是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又是现代西方时代精神的根本特点。在此基础上,着重剖析了现代西方时代精神中的二律背反现象,并对它的哲学和现实意义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382.
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过程中,在消解商品、货币、资本关系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生成着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理论。这一理论,是在对现实经济关系的批判基础上,经过严密的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的逻辑推理而建立的,这使得其该部著作中构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而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推论过程。以此理论来审视其中国形态——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使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深入的认识和反思。  相似文献   
383.
一、转向生活世界的哲学一般说来,我们把20世纪以来哲学主题的转变称作哲学向生活世界的转向。在传统哲学家那里,他们所关注的主要是超验世界,从柏拉图的理念论到康德的物自体,再到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作为一切意义之源泉的是基于他们的超验立场而建立的超验世界。在马克思之前的传统哲学家那里,整个世界图景被二重化为超验世界和现象界,隐含在现象界中的生活世界是作为超验世界的背景和前提存在的,它是自在自明的,因而不是哲学研究的对象。传统哲学的这种对现实生活世界的无视,在现代哲学中受到了挑战,超验世界在哲学中的地位被现代哲学所颠…  相似文献   
384.
林徽因的诗歌创作及其感情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但却扑朔迷离,众说纷纭。文章结合林徽因的文学理念,对其感情脉络的发展与其诗歌创作两个重要时段的密切联系进行了详细的论析,以此探寻其诗之"核"所具有的经久不衰的魅力与价值。文章指出,依照20世纪语言学转向后的理论来看,林徽因的创作原本是作为修辞的抒情。认为林诗将抒情写景与述事浸融一处,从而将个人的生命体验转化为公众的情感话语,使抒述个我情怀的诗篇具有了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为当下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385.
德里达与解构批评的启示:重新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文学理论和文化批评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法国哲学家、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德里达的批评理论特征及其留给当代文学理论和文化批评的遗产。作者认为,德里达留给后人的文学理论遗产主要体现在他对文学本文之封闭结构的质疑乃至拆解,对结构主义批评之后的文化转向的推波助澜和对文学文本和翻译文本之终极意义的怀疑,从而为后人对既定的理论进行重新建构、对前人已有定论的解释以及传统的文学经典进行重新阐释和建构铺平了道路。在新的世纪,文学理论和文化批评进入了一个"后德里达时代",在这一时代,虽然解构的大潮早已衰落,但解构的原则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了人文学科的各个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386.
精深的冯至与博大的艾青--中国现代诗两大家叙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冯至与艾青现代时期的诗歌创作成就及其文学史意义。认为冯至和艾青在抗战时期以其或精深或博大的创作使中国新诗臻于成熟的现代诗。冯至从20世纪20年代的青春抒情到40年代的存在沉思皆独步一时,对中国诗歌的“言志”传统作出了现代性的拓展。尤其是《十四行集》完美地融合了深刻的沉思和精湛的艺术,将中国现代诗的水准提升到可与伟大的中外诗歌经典相比美的境界。艾青在抗战爆发前后十年间的创作成功塑造了一个诗的“现代中国”的总体形象,这是百年来中华民族从深重的危机中艰难崛起、通过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创建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在诗歌中的创造性表现,虽不是史诗而胜似史诗,允称杜甫之后中国诗歌的又一丰碑。  相似文献   
387.
邓小平理论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文章在论述邓小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的重要指导意义时,结合当前实际,围绕牢牢把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个根本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88.
当前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节点,为迅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和实现贫困治理目标,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超常规的治理手段来应对深度贫困问题。基于黔西南B镇的治理实践,考察“扶贫包干制”在深度贫困治理中的实践路径及其后果,发现在“扶贫包干制”中,地方党委通过政治动员将脱贫攻坚转变成政治任务,通过制度嵌入和精英下沉的方式实现制度重组与资源整合,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扶贫任务,实现贫困治理目标。“扶贫包干制”在深度贫困治理中的实践后果便是进一步强化了政治与行政的有机结合,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扶贫包干制”能够快速实现贫困治理目标,在应对“极贫乡镇”的贫困治理时具有优势。但是,从长远来看,“扶贫包干制”所具有的临时性和阶段性等特点,消解了地方组织的公共性,并非一种长效的贫困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