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处世之道是中国历史上从士子精英到庶民百姓反复谈论、十分关注的大题目,而有关“防人”的论说,又在处世之道的讨论中占有突出位置。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曾从父祖辈的口中听到过“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警告,听到过“话到嘴边留三分”的告诫,这些处世名言的口耳相传,正浮现出国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强烈防范心理。诚然,防范意识并非中国人所独有,而是东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人际交往心理,但中国文化传统中防范意识的强烈,却远远超乎世界上其他民族,对于这一文化形态及其社会历史背景,不可不加以注意并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42.
荀子提出为君者要"善生养人"、"善班治人"、"善显设人"、"善藩饰人"的君道思想,其中蕴涵着对于人的需要的深刻洞见,与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关于人有生理、安全、归属和爱、自尊以及自我实现等五个方面的基本需要的理论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43.
中国历史上的“帮闲”及其“帮闲现象”,是古代社会生活中值得注意的事象,亦是当时颇为棘手的社会问题。本文根据宋、元、明、清各代相关记载,将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帮闲”的寄生方式分为四种类型,分别缕述,并对“帮闲”产生的社会原因作了初步分析。本文认为,以游手好闲寄食为生为特征的“帮闲”之类人物在两宋以后的大量涌现和源源不绝,正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征兆之一  相似文献   
44.
梁武帝时代是南朝的鼎盛期 ,也是南朝历史上颇为关键的一个阶段。作为最高统治者 ,梁武帝不仅在政治领域 ,而且在思想文化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不可否认 ,梁武帝是历史上对佛教最为虔信的一个皇帝 ,但他同时是一个儒学大家。梁武帝的儒学思想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占有显著地位 ,我们从中可以发现这时的儒学思想正在孕育着一个重大的变化。梁武帝萧衍 ,字叔达 ,南兰陵武进人 ,南齐高帝萧道成族孙。自谓“少爱山水 ,有怀丘壑 ,身羁俗罗 ,不获遂志”① 。他年轻时曾是一个道教徒 ,“武帝弱年好事 ,先受道法 ,及即位 ,犹自上章 ,朝士受道者众…  相似文献   
45.
中国近代史上的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是次生型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关于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式的不同选择的理论结晶,是文化的民族主义与文化的世界主义相冲突的产物,是分散的世界历史走向整体的世界历史过程中萌生的人类思想之花.保守主义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冯桂芬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人物.19、20世纪之交从谭嗣同殉难到孙中山革命方略的成熟,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形成期.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两者间存在相反相成的关系,并非水火不容.保守主义历史必然性的题中应有之义即历史合理性,但也应当警惕、摒除其感情趋向上的守旧、复古因素.激进主义则引领了近代中国历史演进的方向和速率,推动了现代化进程,但其中的经验教训也是学术理论界责无旁贷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46.
李妍妍  郭莹 《江汉论坛》2023,(5):108-113
20世纪初“劳动话语”在中国兴起,其所具有的丰富政治意蕴来源于19世纪中后期欧洲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从20世纪初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报刊杂志上的“劳动”话语表述,将“劳动”视为社会底层民众“专属”谋生方法与身份标签;将“劳动”提升为社会及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评价标准;并进而成为劳动阶级争取社会平等权利的关键词。社会舆论围绕“劳动”概念内涵展开论争。从“劳资争议”到“阶级战争”的话语变更,标志着下层劳动者阶级意识的自觉,改变了“劳动(劳工)问题”的解决方向;关于“劳心”与“劳力”的价值论战,反思并挑战了传统中国社会权利的归属与分配。“劳动教育”的传播与实践对劳动阶级的觉醒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百年前劳动话语在中国的兴起,是新思想新观念冲击旧的社会制度赖以存在的意识形态的过程,是劳动大众尤其是工人阶级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过程,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建立工人阶级文化领导权的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