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21.
廿世纪西方情感美学的两类取向和两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廿世纪西方情感美学的两类取向和两种关系黄南珊湖北省社科院文学所20世纪西方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表现形态是艺术情感理论,许多重要的美学流派都提出了自己的情感说,①这些情感说呈现出多元形态并得到极化发展,如独特情感说(直觉主义美学)、抒情表现说(表现主义...  相似文献   
122.
追求真理,探索真理,是人类认识活动中的一个根本目标,古今中外无数思想家、哲学家为此绞尽脑汁,倾注了大量心血。马克思主义哲学更是把真理论作为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对真理的来源、本质、属性、标准、规律,以及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等问题给予了唯物而又辩证的证明。但是,由于真理本身层次结构的复杂性,发展变化的无限性,以及决定真理内容、形式变化发展的社会条件、自然科学基础、人的主体素质等等方面的不断改变,这就使得人们对于真理问题本身的认识,仍然处于不断探索的无限发展过程中。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运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材料,在  相似文献   
123.
经济学研究的新呼唤: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目的理性─—评陈文科《走出怪圈》利生文科先生的新著《走出“怪圈”─—大国改革的变形与矫治》及是书所属的,由夏振坤、廖丹清和陈文科三先生主编的《大国发展问题丛书》(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版,已出10本,待出...  相似文献   
124.
我国当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农民进城打工,使都市形成了一支庞大而又特殊的新型社会群体。在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下,他们正在经历由农民到工人、从乡村到城市的转变。这种变化使得他们在双重生活方式影响下,形成了一种新的、独特的消费行为。浦费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方面。消费行为即浦费者通过消费支出,取得为自身生活的形成、维持和发展需要的商品或资源时的选择方式。它包括消费者的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等内容。由于消费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结构、社会运行和社会发展无不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当苦一个人的职业发生变动后,不仅他的社…  相似文献   
125.
浦东大潮,卷起大江万里浪。它标志着中国经济开放从沿海向沿江纵深发展。从上海为龙头,黄金水道两岸及其辽阔腹地的开发态势逼人,形势喜人。长江沿岸的老工业基地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适应长江开发战略,在开放中改造自己,以便在90年代重振雄风,再上一个新台阶?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26.
倪艳  黄燕燕  曹婷 《人才瞭望》2005,(12):28-29
“心理契约”最早引入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由Argyr1s提出、Levlnson加以界定的一个概念,最早用来描述员工和企业双方不成文的、内隐的契约或相互期望,指雇佣双方对雇佣关系中彼此对对方应付出什么的同时又应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约定的核心成分是雇佣双方内隐的不成文的相互责任。具体来说,心理契约是存在于雇员与组织之间的、没有通过书面的契约载明的相互之间的期望和承诺,往往是雇员以成果和贡献来换取挑战或有报酬的工作、可接受的工作条件、工资或津贴形式的组织奖酬以及许诺提升或其他形式的职业进步的一种组织前途。  相似文献   
127.
于氏家族为北朝隋唐时期的著名的士族之一,其家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于氏家族系北魏时期由拓跋贵族汉化改姓而来,北朝至唐初,于氏家族地位极为尊崇,系关陇贵族集团之核心家族,中唐以降,地位逐渐下降.在于氏家族汉化及其长期的家族发展史中,于氏家族人才辈出,在政治文学领域成就斐然.在其发展过程中,于氏家族逐渐褪去了其尚武的传统,转而尚儒尚文,其中的某些人具有一定的儒学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