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9篇
  免费   355篇
管理学   148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44篇
丛书文集   192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2147篇
社会学   62篇
统计学   105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开展农村社会调查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农村调查这一科学工作方法,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研,其先后经历了3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及改革开放之后;调查的涵盖面十分广泛,涉及农村地区的经济、政治、土地、人口、教育、医疗、卫生等,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当前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新时代下,开展农村调查,深入挖掘农村调查这一研究方法的价值,全面掌握农村地区的基本情况,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农村现代化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农业规模经营下耕地“非粮化”研究的局限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微观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多分类Logit模型分析保障感知、社会信任对牧民生态保护参与意愿、参与方式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牧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牧民社会保障感知得到提升,并对参与草场生态保护的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信任是联接部落间牧民生产合作的重要纽带,并对牧民生态保护参与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生态保护方式决策上,相对于延长圈养,保障感知、社会信任对牧民选择减少牲畜、流转草场的影响显著,具有较高的选择概率。延长圈养是“农牧生产结合”的创新产物,短期内虽增加了养殖成本,但从长期看农业生产的玉米及其秸秆成为牲畜优质的饲料来源,既能获得生产补贴弥补收入损失,又能发展畜牧养殖缓解草场生态压力。针对这些发现,提出完善牧民基本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以及规范政策实施流程的监管、树立政府公信力,既利于提高牧民草场生态保护,又利于牧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93.
当前,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即将全面进入工作目标为“稳得住”“可致富”“能发展”的后搬迁时代,工作目标的达致依赖长效减贫机制的建构。从社区营造视角并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地方实践中的典型案例,研究认为通过社区营造推动移民安置社区从过渡型逐渐转变为发展共同体,是实现搬迁户长效减贫的可行路径。具言之,移民安置社区营造聚焦在三个层面:社区主体层面,营造社区多元主体并促进其积极参与社区发展与贫困治理,从而激发社区内部的组织化减贫动力;社会空间层面,营造制度空间、公共空间、生计空间等多维空间,在社区秩序、社会交往和保护性生计的营造中促进移民的社区融入与生计安全;社会关联层面,营造紧密利益关联并借助具体社会关系的“传帮带”,促进移民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通过“社区主体 社会空间 社会关联”三位一体的社区营造,移民安置社区的发展导向不仅是一种强化社区移民之间社会和心理联结的生活共同体,更是一种融入共同性的经济发展与能力建设的发展共同体。  相似文献   
994.
生态补偿是实现环境保护的重要经济手段,而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是保障补偿政策可行和有效的关键。以水稻生产为例,在选择实验的设计中纳入了生态效益的考量,借助Multinomial Logit(MNL)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对耕地面源污染治理补偿方案的受偿意愿,基于此测算了兼顾社会支出最小化原则和农户利益诉求的生态补偿标准。实证结果显示:(1)补偿金对农户耕地面源污染治理参与意愿具有显著激励作用。耕地面源污染治理补偿标准为:化肥、农药分别减施1%的补偿标准是63.15元/公顷·年和49.65元/公顷·年;化肥农药施用量改善到国际平均水平和有机生产水平的补偿标准分别为7 544.40元/公顷·年和11 280.60元/公顷·年。(2)具有户主身份、年轻、受教育程度高、种植规模小、兼业化程度高、耕地面源污染治理生态效益认知程度高、偏好风险以及耕地面源污染治理政策措施了解程度高等特征的农户,更愿意参与耕地面源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据此建议:将农户参与纳入耕地面源污染补偿政策制定环节,补偿标准核算应充分考虑农户经济损失和生态效益,借助各种现代媒体有针对性地向家庭中有话语权的农民进行环保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995.
由化肥过量使用导致的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如何在提高化肥功效、保证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前提下,从源头上减少对化肥的使用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以安徽、江苏、陕西、甘肃和山西5个省份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描述性社会规范和命令性社会规范2个维度出发,对在社会规范视角下,农户对增施有机肥、使用高效新型肥料和秸秆还田这3项具体的化肥减量化措施采纳行为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描述性社会规范和命令性社会规范不仅会直接正向促进农户对化肥减量化措施的采纳程度,还可通过个人规范这一中介变量对农户的化肥减量化措施采纳程度发挥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受访对象对具体的化肥减量化措施的了解程度越高、对具体措施实施难易程度感知越容易,实施某一措施的意愿越强烈,农户实施化肥减量化措施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家庭拥有的地块数越多,农户实施化肥减量化措施的可能性就越小。  相似文献   
996.
目前我国由于农户化肥施用不当所导致的面源污染严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作为政府大力推广的绿色农业技术有助于改善这种局面。基于我国苹果主产区陕、甘、鲁、豫1 079个样本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借鉴舒尔茨农户“有限理性”理论分析框架,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动态采纳行为影响因素,运用ESR模型考察农户采纳该技术所带来的农业收入变化。研究发现:(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率不足,74%的样本农户未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7%的样本农户经历测土但并未完全按照测土结果进行施肥,只有19%的样本农户完全按照测土结果进行施肥;(2)多重因素影响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3)农业收入高于平均水平的农户更愿意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该技术可提高年均农业收入的比例为8%。政府应在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土地流转、给予农户技术政策补贴、提高农户技术认知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997.
缺乏抵押品是导致农户受到借贷约束的关键因素,家庭资产作为抵押品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决定是否放款的重要审核条件,在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陕西省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为例,采用Heckprobit模型从家庭资产角度对影响农户正规借贷需求及其可得性因素进行需求与供给联立分析。结果表明:在家庭资产变量中,土地资产对借贷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土地资产、房屋资产和金融资产等均对农户借贷约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建议应针对农户使用不同类型家庭资产抵押担保借贷作出相应的对策、扩大农村融资渠道、唤醒沉睡资产和抵押物价值,解决农户信贷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998.
土地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础。我国封建统治者非常重视土地法律制度的建设,形成了限田制、占田制、均田制等土地制度,而且对土地买卖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定。通过系统梳理自秦统一后封建社会土地法律制度的演替过程,分析其特征,认为封建社会存在国家、地主和自耕农三种土地所有制且互相转化,“均田”“限田”与“兼并”在整个封建社会循环往复;不触及封建社会土地制度根本的改革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但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当前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应当兼顾公平与效率,统筹土地多功能特性及其优先顺序,防止过度资本化挤占土地的生产、生态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999.
采用广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及确定效应(Fix Period) SUR法,对山西省15个县市44家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进行调研分析.为避免规模差异过大造成的异方差问题,以资产规模200万元为界,将样本合作社分成两组,分别计算其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两组样本合作社总体上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但特定产品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各不相同,结论为:第一组样本合作社不能盲目扩大其规模,第二组相对具有竞争优势,各个多样化产出之间的联合生产能节约总成本.  相似文献   
1000.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型员工的数量与日增多,在我国知识型员工的各项激励因素中,薪酬的激励作用占很大比重。因此本文对知识型员工的薪酬激励研究进行综述,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中,找到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