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9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6篇
综合类   81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活力缺失主要表现为供给主体、供给资金、运行机制等方面,从缺少竞争机制、民间资本活力缺失、缺少组织化载体等方面分析了其社会活力缺失的主要原因。若想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就需要通过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培育社会组织发展、激活民间资本活力与构建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的运行机制等路径来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实现政府与基层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形成整个社会合力攻坚、齐心并进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82.
颇受我国学界青睐的西方那样宽泛的沉默权并非无罪假定原则的必然要求;把被告人的沉默作为其有罪或加重其刑罚的根据,不是不可以,而是附条件地可以。轻易地断定西方的沉默权都是由无罪假定原则必然引申出来的是有害的。沉默权好不好,关键要看它是否适度,是否适合国情,是否与义务相协调。适度的沉默权,其价值根基在于人格尊严和言论自由不可非法侵犯。在中国,适度的沉默权,应是与“如实回答”义务相协调的沉默权。  相似文献   
83.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对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进行了丰富而有力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基于治理理论,运用案例比较方法,对我国京豫浙川四地的实践进行分析,发现四地在背景动因、制度建设以及助推力量方面存在相似性,分别为问题倒逼、配以完善的机制体系、多元合力共同推动,但不同地区的创新实践仍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表现为下沉型、协同型、嵌入型以及融合型四种不同类型。通过比较发现,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实践既受到理论与现实的外部制约,也受到党组织自身发展的影响,还与社区的发展紧密相关。为此,需要继续加强党组织和社区建设,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抓手进一步创新引领技术,不断提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实效。  相似文献   
84.
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目前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来看,乡镇党委书记队伍自身以及上级组织部门管理都存在问题.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首先,乡镇党委书记要把思想观念真正转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其次,要牢固树立和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愿望和创新务实的工作能力;再次,上级组织部门要完善选拔任用机制,健全科学管理制度;最后,还要在政治上关心乡镇党委书记的成长,健全乡镇党委书记的教育培训长效机制, 不断提升乡镇党委书记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5.
有效的产权制度可以防止私人收益(成本)与社会收益(成本)发生背离,克服"外溢性",是激励创新的根本制度.由于权利归属明晰,产权制度可以保护创新租金不致耗散,给创新者带来稳定的预期,从而刺激其创新的热情.产权制度促进了创新成果的传播与运用,为人们提供了进一步创新的机会.同时,产权的有限性也为创新提供了机会.知识产权制度规定了创新成果的权利归属,是激励创新的重要外部产权机制;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充分尊重创新主体的劳动,是激发人力资本创新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人力资本效率的内生力量.  相似文献   
86.
宪政主义和民主主义两大政治理论具有共同的逻辑起点——人的尊严和自由权利。为了捍卫它,民主理论高扬人民大众的智慧和道德从而求助于多数决定规则;而宪政理论既不敢盲目信奉个人的德行,也不敢完全相信多数决定规贝Ⅱ,从而主张用基本宪政价值与事前制定的公共规则来限制政府行为。它们内在的融通性和各自的局限性,促使它们协同作战从而构建了人类迄今较理想的政制,即法治模式下的宪政民主制。  相似文献   
87.
基层民主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基层治理离不开基层民主的发展完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就是通过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同时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统一实践过程。基层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管用性,具有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的制度优势。从运行过程和机制来看,基层民主运行中的民主征询、协商、决策、管理与监督等各个环节,基层民主实践中以动员、回应、协商与责任为核心的运行机制,有助于打造多元共治格局,从而提升基层治理绩效。近些年来各地围绕通过发展基层民主促进乡村有效治理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可资借鉴的实践路径。当然,在推进乡村振兴实践中,基层民主促进治理效能的提升必然受到一些现实条件的约束,对于乡镇振兴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亟待进一步改革乡村治理结构,重构基层治理双轨,深入发展基层民主,从而有力促进基层有效治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88.
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青兰 《天府新论》2009,(2):157-159
弱势群体数量庞大且呈扩大之势,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关注弱势群体一既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然而国内不少学者仅从社会保障、政策倾斜、收入分配、权利地位等途径来探讨改善弱势群体处境的问题,外在环境固然重要,内因才是根本.以思想教育为路径,提升弱势群体的自强意识,改变其就业观念,增强其对改革的认同才是治本之法.  相似文献   
89.
传统国家的统治机构与乡土社会是彼此隔离的,乡村社会处于自治状态,远离政治权力的支配.随着现代国家的出现,国家权力的触角开始全面向乡村社会渗透,包括对乡村场市的控制.1949年后,国家为掌控资源,借助统购统销制度和人民公社体制全面介入农村集市,把历史上的自治场市变成国家统合乡村社会的工具和手段.改革开放后农村集市的发展使得市场力量蓬勃生长并逐渐约束政府的行为,国家对集市的绝对控制让位于规则制定和秩序引导,从而对乡土社会的整合由国家的单向强制整合逐步走向国家整合与市场社会自我整合的互构.于是,集市的变迁透射出现代国家对乡土社会的渗透与整合历程.  相似文献   
90.
当前,对土地纠纷的研究必须跳出传统的"就土地纠纷谈土地纠纷"的怪圈,深入考察其背后整体性的与深层次的支配逻辑。在土地纠纷中,基层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围绕着土地收益的分配规则与方式展开了各种形式的博弈。但各利益主体都面临不同的行动困境,并为此采取了不同的行动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基层政治的具体形态。要从根本上解决土地纠纷问题,必须从国家、基层政府与农民三重角度重构基层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