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0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7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毛泽东50年代至70年代关于秘书工作的重要观点包括四个方面:一、提倡调查研究,要求秘书必须发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二、不要秘书代劳,领导干部要自己动手起草文件;三、重视人民来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四、必须注意保密,一切秘书都要强化保密意识  相似文献   
22.
《春秋左氏》,堪称“三传”之“雄霸”,“立言之高标,著作之良模”。它被奉为儒家经典,沾溉后人,流惠深远。它亦史亦文,反映了春秋时期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与《战国策》一起成为先秦史家之文的两座高峰。而《左传》的外交辞令尤其受到历代学者的推崇。它不仅表现出春秋外交人员的精神风貌,而且语言美妙传神,为《左传》增益光彩。探究这一问题,无疑有助于对《左传》的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23.
在中国现代作家群当中,四川作家洋溢着一股炙人的青春气息,具有明显的青年式的文化心态,这最终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艺术思维及文体选择,构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24.
芥川龙之介历史题材小说选材的新奇 ,构思的精深 ,完全得益于他深厚的汉学修养和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特别喜好 ,借鉴、移植中国古典小说创作风格与情节成为他早、中期作品的主要基调。作者认为 ,芥川从创作初期的《酒虫》到晚年的《马脚》 ,《聊斋志异》对他的影响贯穿了他创作的始终 ,完全可以说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就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日本化”。  相似文献   
25.
“世纪病”是西方现代文学的一个基本精神特征,它的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19世纪早期,即传统所谓的消极浪漫主义的一些创作,在夏多布里昂的短篇小说《勒内》中,在缪塞的长篇小说《世纪儿的忏悔》中,在拉马丁、维尼的诗歌中,我们最早看到了这些遗世独立、悲观迷茫的漂迫者。“多余人”是19世纪上半叶俄国文学的青年主人公的典型形象,如恰茨基、奥涅金、毕巧林、别尔托夫、罗亭,其精神空虚,无所事事,这是俄国文学刚刚走向世界文学时就染上的时代性病症。“独孤者”则是二十世纪初中国五四文学中展示的一大批青年知  相似文献   
26.
抗战爆发后,大批中国文艺工作者先后来到桂林和重庆,他们在这里组建文艺社团,举办文艺研讨会,出版刊物,撰写文章,创作作品,构筑起抗战文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和抗战文艺活动。桂林和重庆两个文坛,因他们具有的侨寓性、本土化、民族解放意识、开放性等特点和他们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而成为大后方文坛的双璧  相似文献   
27.
论悲剧意识里的宗教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意识和宗教意识都孕育、生长于人类生命与智慧的土壤里,它们都注重阐释人类的悲剧性与终极性问题,如生命与死亡,希望与绝望,有限与无限等;都注重表述事实世界与意义世界中的生存经验,并把这种经验升华为崇高而神圣的价值领域去追问和解答。与宗教意识完全对立的应是科学意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悲剧意识就介于它们二者之间,标志着科学与宗教矛盾对立的理性与超理性、自然与生命、规律与信仰等都在悲剧意识那里得到张扬而被消融、统一为价值意义内容。在悲剧意识与宗教的关系上交织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古希腊悲剧里显露出不可理解的命运,莎士比亚悲剧包藏的深重的苦难,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悲剧被笼罩在罪恶的深渊里,卡夫卡面对的恐惧与荒谬,奥尼尔领悟出的神秘,它们都非常鲜明而复杂地显示出悲剧意识里的宗教情怀和眼光。并且表明,悲剧与宗教间存在着相当的亲缘关系和契合点,宗教观念  相似文献   
28.
任何一种文学样式,其作品无不熔铸着作家的思想、情感、审美趣味,因而体现出一种富有个性的独具特征的审美风范。郭枫(1930——)这位生长于大陆黄淮平原,开花结果于台湾的散文作家,他以《早期的花束》、《老家的树》、《永恒的岛》、《九月的眸光》等散文创作的丰硕成果,显示出一种爱民族、爱乡土的高尚洁净的审美风范。这种审美风范源于他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他认为:“文学要关怀乡土,放眼世界。以真情热爱写出有血有肉的作品;秉直直书,为民族发展服务,为苦难时代见证。”他主张:“作家要具有社会良心,要从私欲的圈子走出来!不惑不惧,抗拒庸俗潮流,宣扬人道精神,树立倔傲风骨。”(《新地出版社创办旨趣》)因此,他的散文是咏怀的诗,寄情的赋,是自然真挚情韵与哲理的组合。其审美风范的丰富内涵为:凝重厚实的历史美、睿智深邃的哲理美、灵秀飘逸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29.
本文通过对异文化表述或再现问题的讨论来看萨义德与福柯思想之间的联系与断裂.主要分析萨义德在运用福柯的知识-权力话语的"理论旅行"过程中获得的洞见及堕入的方法论陷阱.尤其是从文学的角度来探讨话语分析方式给萨义德的东方主义问题带来的矛盾和困境,从而对东方主义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以及萨义德在论证逻辑上的不足作进一步批评.  相似文献   
30.
中国古代文人和现代知识分子都曾在灾难中经历流浪和漂泊 ,但现代知识分子在流浪中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具备了自由性标志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