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0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7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72.
通过对废名经典作品<桥>的叙述学分析,考察<桥>的叙述文本、叙述者、叙述时间,从一个侧面阐述<桥>的话语结构特征.同时也对<桥>内容和形式的独特性成因作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73.
从中西比较看西方美学范畴的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西哲学、美学进行比较研究,可从美学体系的学科性和思维方式,从中西美学范畴产生和存在模式可以看出,从中西哲学、美学范畴的历史等角度入手,从而辨析中西美学范畴的差异与基本特点;西方美学范畴在内涵上具有确定性、变异性和科学逻辑的学理性等特质。  相似文献   
74.
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八十一梦》是一部具有严肃文学作品内涵的通俗文学作品。批判意识与自省意识便是其清醒现实主义精神与通俗性的文化向度的集中体现。作品不仅对战时陪都重庆社会弊害予以批判与自省,同时对生活其间的重庆人的“劣根性”予以批判与自省。这种双重批判与自省,回应了当时文学对于民族意识与民族文学传统回归的呼唤,充分显示出这部作品具有的文学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5.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潮的输入与中国文艺﹃范畴论﹄的确立李怡段从学越是到了今天,我们越是能够深深地感到,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潮进入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它清晰地凸现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化人的复杂心态,满足了二十世纪中国社会进程中实际存在着的种种复杂的...  相似文献   
76.
"嗒"在苍溪方言里是一个用得较普遍的动态助词,它有两种用法(1)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完成.(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  相似文献   
77.
叔本华的唯意志哲学是西方非理性思潮的开端 ,其唯意志文论直接导源于唯意志哲学 ,在文艺的起源、作用、本质及文艺与社会和人生的关系等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文学的观点。他主张用审美观审来把握理念 ,把握世界本质 ,强调艺术的目的是复制理念 ,表现普遍永恒的世界本质 ,把形而上的理念视为艺术的惟一对象和源泉 ,这种文艺观是对古希腊以来占据欧洲文论主导地位的“模仿说”的反拨。  相似文献   
78.
梁实秋以其闲适淡雅的独特风格饮誉散文界。他早年写作新诗,致力于文学批评,撰写过50余万言的论著,尤以《英国文学史》得到学术界好评,还独立译成莎士比亚作品40卷。他的文学业绩是多方面的,而散文独标一格,成就显著。梁实秋与散文结缘,可追溯到20年代初,1927年出版的《骂人的艺术》初露小品锋芒。他真正饮誉散文界,是在陆续写出《雅舍小品》的40年代。1939年至1947年,他共创作雅舍小品34篇,于1949年结集出版,风行一时,至今发行50余版,居20世纪中国现代散文发行之首位。《雅舍小品》,是梁实秋作为散文大家的奠基之作。朱光潜…  相似文献   
79.
文学批评是文学研究三个层面之一,同文学理论、文学史共同构成文艺学。但长期以来它处于文学理论附庸的地位,即它好象只是运用文学理论来辨析各种文学现象,因而文学批评的学科地位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其发展也不那么引人瞩目。本世纪以来,情况有了很大变化。正如美国新批评派文论家韦勒克所说:“十八、十九  相似文献   
80.
文学史是涉及到文学与历史两大领域的一门学科,在对该学科的定位上有着分岐。焦点在于,“‘文学’‘史’究竟是文学作品一种集结展现的方式,亦或是史学论述的一项分支?”也就是说文学史是姓“文”还是姓“史”上有着分歧。表面看来,这只是言说者之间立场的差异,而事质上,这却是文学史学科本身蕴含的矛盾二重性的一种反映。 作为文学,文学史所列对象都涉及到审美的问题,它是一种共时的序列;作为历史,文学史又是一种历史的有着编年性质的历时的序列。在此二重性上,其文学的一面是强调的文学审美活动在各时代各社会间的相互碰撞,其作用的机制是断裂的,即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文学目标,文学史不是人们的审美活动的线型进化的历程。反之,其历史的一面又不能不强调文学发展的承继性和在承继基础上进行的新创造。由于文学史研究涉及到这样矛盾的两方面,所以,文学史的学科构架中就蕴含了延续与断裂的双重构造。我们对此问题可从几个方面来加以梳理。 一、断裂中的延续 文学史叙述的是文学的形成、发展、演化过程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它是在讲述一个延续的事实。法国文论家色诺波曾指出,自然科学是研讨“重复的事实”,即在对个别事物的研究中探讨出可以概括到同类许多事物的普遍属性,某甲上适用的规律,到了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