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行为的逻辑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把握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行为的逻辑前提,保障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是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行为的逻辑始点,"政绩"最大化是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行为的动力逻辑.激励不兼容和"委托一代理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行为的偏差.由此,构建上下兼容的内部激励机制和刚性的外部体制保障是确保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行为沿着正确路径推进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22.
村庄水利中的用水规则及其实践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改革以来,国家逐渐退出乡村水利的直接供给,乡村水利的供给水平与特定区域村庄的关联性便凸显出来。新庄村因其特有的用水规则、村庄权威和传统资源,而建构了村庄自主解决灌溉问题的机制。  相似文献   
23.
受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选择机制影响,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行为呈现出竞争性购买阶段、混合性购买阶段及合法性阶段.在社会工作服务的竞争购买阶段,政府秉持效率导向,采取竞争性购买行为.在混合性购买阶段,兼具效率特征与合法性特征,政府购买呈现出由效率导向转变为合法性导向的趋势.在非竞争购买阶段,政府秉持合法性导向,采取非竞争性购买行为.针对不同的购买行为阶段性特征,政府需要建立制度规范、确立组织边界以及改进购买技术等举措来完善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24.
本文基于60个村十年间的四次跟踪调查,分析了农民政治信任变化的政治效应.研究发现,农民的政治信任度越高,其参与村委会选举和扩大直选层级的意愿越低,更倾向于选择体制内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对政权的支持度也越高.这一结论支持“政治稳定的信任基础”理论.不过,对于既需要提升民众政治信任、又需要发展民主政治,同时需要政权稳定的中国政府而言,这些多元目标取向之间的关系却是一个难解的结.  相似文献   
25.
汉魏六朝道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以志怪小说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是在民间信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道教一方面不断吸收民间宗教思想,另一方面又尽量将自己与民间信仰区别开来,正是在这一边吸收一边排斥的过程中道教逐渐成熟,成为了中国的正统宗教.早期道教的成长过程在志怪小说中多有反映.本文以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为主要材料,结合道教经典与历史文献研究早期道教与民间信仰的关系.  相似文献   
26.
就联邦政府的决策与执行之间的关系而言,联邦制国家政府间纵向关系可以分为分工型和合作型两种模式。每种模式都是其历史、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作为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联邦制国家对政府间关系的做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7.
群团组织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进一步引导带动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途径.总结提炼了群团组织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创新案例,对于推广群团改革经验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市群团改革试点为案例观察对象,在描述群团组织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参与结构、参与方式及参与资源的创新实践基础上,针对购买方式不够完善、购买内容不够丰富、资源支持来源单一等问题,提出了依法引导、建立健全购买清单、增加购买资源支持、搭建群团公益平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8.
29.
公共行政价值是近几年学界较为关注的领域,长期以来受科学管理学派的影响,公共行政价值的研究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从西方行政学者的研究来看,公共行政价值观的转变与管理理论范式的发展存在紧密关联,公共管理理论的每次重大变化都会给公共行政价值观带来很大促动。因此,对西方行政观脉络的梳理必然有益于今天的研究。  相似文献   
30.
张丽梅  胡鸿保 《社会学研究》2012,(2):182-203,245,246
马凌诺斯基被认为是现代民族志方法的奠基人。今天,严格意义上的民族志仍然遵循马氏的基本准则。后现代主义的人类学对人类学家的自我身份及其专业实践进行了深刻反思,而功能主义人类学也在后继者那里得到了修正,但是,现场的主客互动依旧是民族志研究方法的核心特征。在人类学走进文明社会后,文献成为田野作业里重要的补充。不过,笔者认为,其实只有田野研究中对于文献的利用,不存在所谓"走进历史田野"之说,历史民族志仅仅是文献而已,其现场感是"别人的",并非使用这份民族志的人的,而作为当事人的作者没有将其当成"历史民族志";真正的民族志是要有主—客面对面互动的、有切实的伦理问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