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6篇
  免费   235篇
  国内免费   87篇
管理学   262篇
劳动科学   36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19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1722篇
理论方法论   270篇
综合类   2232篇
社会学   74篇
统计学   2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389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303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民生立法应基于正确的给付行政程序观念,这要求我们对给付行政程序概念进行澄清.“给付行政程序”不等于“非控权行政程序”、不等于“授益行政程序”、也不等于“给付行政行为程序”.目前国内法律界对给付行政程序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2008年颁布的《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明显缺失给付行政程序观念,2011年颁布的《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虽有所校正,但仍未厘清是否统一适用于给付行政领域的问题.《社会救助法》(草案)则在诸多方面存在给付行政程序的偏差.  相似文献   
992.
在回顾GATS规则工作组关于紧急保障措施谈判进程的基础上,分析批判了发达成员方认为没有必要制定紧急保障措施的观点,阐明了在服务贸易领域中制定紧急保障措施制度的必要性,并就紧急保障措施援用的两个重要条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应该积极参与GATS关于ESM规则的谈判并在适当时候完善我国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3.
“监察建议”能否作为行政程序证据,既有裁判观点存在重大分歧。通过对各级法院45份裁判文书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对于“监察建议”能否作为行政程序证据之所以产生分歧,是因为对“监察建议”的性质判断存在误区;对其作为行政程序证据是否违反“正当程序原则”以及是否抵触“证据排除规则”的认识不同。有鉴于此,实现“监察建议”作为行政程序证据的法治化可以将“监察建议”区分为“未进入行政程序型监察建议”、“行政程序启动型监察建议”和“待证事实认定型监察建议”。另外,通过修订《行诉证据规定》限制性地认可“待证事实认定型监察建议”作为行政程序证据适用,并且扩充“监察建议”的证据材料形式,可对其作为行政程序证据的效力进行补强。  相似文献   
994.
土地资源的稀缺与农村宅基地规定不完善导致的宅基地闲置之间存在突出矛盾,现行法律规定与宅基地使用权隐形市场大量存在无法同步,导致交易缺乏法律规制。适当放宽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已经成为总的方向和趋势,但是改革不能一蹴而就,针对我国广大农村应该区分不同的地域,结合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区域化处理,避免急于求成,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995.
针对材料力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精选基本性实验,革新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建立能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方法,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及实验技能。  相似文献   
996.
在具体的破产案件中,我国《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所规定的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可以被界定为法定抵押权.在确定工程款债权在诸破产债权中就破产财产受偿的位次时,应综合考虑《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出台的背景及其功能,考虑破产法的制度功能来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997.
近年,确认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无效的案件很多,由于这类案件涉及宅基地流转、合同效力认定等诸多问题,因此受到了许多关注。农村房屋买卖要考虑宅基地使用权可否转让的问题,由于没有法律明确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各个法院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本文主要以物权法及行政法规的内容为基础,简要探讨了在当前法律框架下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  相似文献   
998.
风险负担制度是合同法一项重要制度,理论上标的物风险转移可分为:合同成立主义、所有人主义和交付主义,我国对动产及不动产风险转移采取“交付主义”,当标的物是动产时,风险自交付发生转移,在实践和理论上都无可争议,但当标的物是不动产时,风险自交付转移,这里的交付如何认定以及怎样承担风险值得探讨,特别是出现“一物二卖”,“分期付款”的情况,由买方一人承担风险在具体实务会出现合法不合理的现象,理清不动产风险负担制度,有利于风险负担制度本身的完整性,兼具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99.
自罗马法时期,关于债权让与通知的适格主体应为让与人还是受让人的问题已有争论,但迄今为止各国立法对该问题的态度依旧存有分歧.我国合同法虽然规定了由让与人履行通知债务人的义务,但对受让人能否在一定条件下成为债权让与通知的主体则未予涉及.纵观各国立法,将受让人作为债权让与通知的适格主体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因此,我国《合同法》第80条应进行扩张解释,将受让人纳入到让与通知的主体范畴,以应对实践中出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00.
哈特对法律规则关注的视角从“坏人观点”转向“内在观点”,在研究方法上实现了诠释学转向,从而完成了法学领域的一次“哥白尼式革命”。“内在观点”类似于康德哲学中的“自律”,持“内在观点”的人对待法律是“出于义务”;“坏人观点”类似于康德哲学中的“他律”,持“坏人观点”的人对待法律可能“合乎义务”,但非“出自义务”。“内在观点”的表达方式是“定言命令”,而“坏人观点”的表达方式是“假言命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