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36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36篇
人才学   2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33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203篇
社会学   44篇
统计学   4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50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8 毫秒
71.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会推动人力资管理从单凭经验的模式向依靠事实数据的模式转型。本文从对"大数据"的认识出发,对大数据为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从大数据的视角,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2.
随着"三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涉农传媒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农电视节目作为一种重要的涉农媒介,在宣传党的政策、普及农业知识、提高农民素质以及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已经发生巨变内外部环境,对农电视面临哪些机会和威胁?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制定新的对农电视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3.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校工商管理类的专业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大,在这种情况之下,高校培养工商管理类人才的任务也就越来越重了,高校要培养出专业素质强、知识结构稳固、道德素质高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其社会需求,并提出高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对策。  相似文献   
74.
马克思早年所使用的类概念在三个方面和费尔巴哈存在区别:首先,费尔巴哈把类本质理解为抽象的内在意识,马克思则把类本质理解为有意识的活动;其次,费尔巴哈虽然认为类本质源自于类生活,却没有说明类生活的内容,马克思则以国民经济学为基础提出了类存在的三种对象性关系;最后,费尔巴哈认为,人作为类存在物的原因就在于,人先天就具有以性本能为主要内容的类本能,马克思则把人理解为,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而创建出来的共同体。总的看来,费尔巴哈的类概念基于自然唯物主义,马克思的类概念则基于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从资源丰裕度对区域经济效率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在东部资源缺乏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不存在"资源诅咒"现象;在中部地区,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但不显著;在西部资源丰裕而经济相比落后的地区,确定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但制度弱化是主要的传导途径。制造业实物资本投资及教育不但不会引起"资源诅咒"效应,反而是传导了正向的资源效应。制造业人力资本对"资源诅咒"现象的传导途径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要解决西部地区"资源诅咒"问题,关键在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6.
教化是中国古代政治家移风易俗、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贵州地名中蕴含的儒家教化理念,在传统中国边疆省份中较具典型性。古代贵州大大小小各种层次的地名之中均蕴含有教化特色的地名,包含有宣传中央王朝威名、祥瑞吉利、儒家忠孝仁义三大类地名。  相似文献   
77.
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扬拱地区"霞节"祭祀活动,根据时间、地点的转换分出不同的祭祀场景,这些场景都成为水族音乐文化的展演场所,有多种曲式的民乐和民歌贯穿于仪式的始终。这些音乐既发挥着宗教功能,又发挥着世俗功能,音乐的神圣性、娱乐性和社会性等均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78.
丝绸之路是饮食文化交流之路。汉唐时期西域饮食文化交流具体体现在西域各民族饮食文化间的交融、西域与中原饮食文化的互动及西域与中亚、南亚等地饮食文化间的交流。探析汉唐时期西域饮食文化交流,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史、社会生活史乃至经济史的研究,并能促进对西域多元文化的认识,使我们更为立体地认识和理解丝绸之路文化,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79.
本文通过分析贵州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的访谈发现,以发放补贴为主的非遗传承人整体保护方案,忽视了传承人在境遇以及保护诉求方面的较大差异,使保护效果大打折扣,并且可能造成“保护性破坏”.应当从非遗项目对传承人“效用”的角度,细分出传承人传承民族文化的不同动力,推行针对性的传承人分类保护方案,对不同的传承人分别采取市场化保护、扶持性保护和半体制化保护等策略,用相对较小的成本,达成各类非遗文化的永续传承.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