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48篇
社会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类哲学:哲学维度的思考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思想维度有不同的引发层面、不同的指向、不同的洞察视角.哲学维度的思考方式是人的反思的方式,这种思考方式不同于关于对象的意识的思考方式,其运思指向与维度是将对象意识与对象意识的意义加以区别,进而将对象意识作为反思的对象加以把握.从这一意义上说,哲学维度的思考方式表现在超越对象意识的限定,进而完成其反思过程.  相似文献   
62.
什么是“利益”?在我国现行的有关社会科学《辞典》和教科书中,很少把它作为专门概念去定义。依笔者所见,《辞海》中把利益解释为“好处”。《伦理学大辞典》中把利益定义为: “人对周围世界一定对象的需要。”我认为,上述定义尚欠科学性,没有抓住利益范畴的实质。依照第一个定义可得如下结论:凡是能从自身之外得到“好处”的东西,都有自己的利益。植物生长从阳光、雨水中得到“好处”;动物的生存从自然界中捞到“好处”。这样,利益就成为一切生命有机体所共有的了,人们可以大谈猫的“利益”、狗的“利益”,这显然是荒唐的。把利益定  相似文献   
63.
户坂润是日本帝国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日本法西斯军阀对外讽狂侵略,对内残暴镇压的白色恐怖年代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唯物主义精神和批判的战斗精神。他面对着野蛮强权政治毫不畏惧,敢于高高燃起真正人类的科学精神之火,向着各种反动的、错误的和非理性主义的思想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他不愧是日本“新型的唯物论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驱的领导者。在日  相似文献   
64.
中国逻辑传统中的类和推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类概念是逻辑学赖以产生和建立的基础。在中国逻辑传统中 ,我国古代思想家 ,特别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及其学派 ,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方式对类概念进行了考察、理解和把握 ,并赋予类概念以逻辑的涵义。在此基础之上 ,他们提出了“推类”这一称谓 ,并论述了推类思想。推类是中国逻辑传统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推理类型。根据传统逻辑的认识 ,推类具有传统逻辑中类比推理的逻辑性质 ,但它又与传统逻辑类比推理有异 ,这种相异主要表现在思维的依据、分析的对象、实际的运用、结论的性质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5.
关于人的研究,从文化史的角度可以简要地划分为“人道”和“非人道”(非人道并非界人道)两种类型。“人道”的类型属于人文学科研究的范畴;“非人道”的类型属于自然科学。在“人道”的研究层面,有的侧重于规范研究,如哲学、伦理学;有的侧重于实证研究,如经济学、管理学等。如今,中国学者所提出的“人学”更多地是指向“人道”研究的层面。总的倾向是试图把“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结合起来。在具体的操作中,经济学、管理学借助于哲学的概念比较“自然”;哲学、伦理学诉诸于经济的“模型”则较为鲜见。它表明二者对人的研究方…  相似文献   
66.
论近代中国进化史观向唯物史观的演进李坚近代中国思想史出现的大同社会理想为中国人接受科学社会主义准备了必要的思想理论前提,学术界对此做了比较充分的研究,阐明了其间的内在联系。可是唯物史观为中国人接受的思想理论前提何在却一直不大为人们提起,似乎唯物史观为...  相似文献   
67.
经济哲学研究是在进入90 年代后兴起于中国理论界的。面向21 世纪,中国经济哲学研究应从经济本体论、人的问题、加强与实际相结合、研究者自身素质等层面着手给予重建和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68.
近年来,经济哲学正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应当说,这种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有它的深刻背景。一是进入90年代后,我国经济改革正步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领域内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传统经济学理论解释乏力,而新的经济学理...  相似文献   
69.
本文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决策思想进行了述评。作者从古代哲人与军事家的论著中提炼出了决策的人本观、决策的辩证法、决策的权变观等思想,并对其中所包含的行为决策思想进行了深入反省与认真剖析。其目的在于揭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管理决策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0.
马克思的费尔巴哈时期与人的本质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篇论文里,我将集中研究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过程,主要关注的是马克思最初接触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哲学,并把它作为进一步确立关于人的思想和理论的必然突破点的问题。在这里我特别注意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从1843年至1845年这个阶段,也就是从马克思早期著作深受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到马克思《论费尔巴哈提纲》、诞生这一时期。我的研究本意在于揭示马克思在这一时期中提出的“人的本质”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这一概念是马克思从费尔巴哈哲学借用来的术语。所谓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