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8篇
社会学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和谐社会具有丰富的社会福利意涵,增进社会福利是提升社会成员满意度和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分析,社会福利政策与社会福利服务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增进社会福利、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社会福利传递中,社会工作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文章从分析和谐社会的福利意涵入手,以西方社会福利传递为鉴,探讨和谐社会前景下社会福利的有效传递与社会工作发展。  相似文献   
22.
随着离婚率逐年上升,由此引发的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从单亲家庭状况对子女造成的消极影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从小组工作介入的角度对搞好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3.
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构建和谐社会的长远发展目标着眼,分析了中国要发展、民族要团结、社会要和谐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重要性,指出当前发展、团结、和谐三个方面均事关全局,不可偏废,进而提出了采取积极措施寻求社会共识和引导共同行动的有关思考.  相似文献   
24.
经济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历史在西方不过30余年的时间,在中国不过10余年的时间。在短短的10余年时间里,中国经济伦理学从悄无声息到成为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界探讨的一个热点,表明中国在由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与伦理道德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解决经济谋“利”、伦理求“义”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经济人”与“道德人”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和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这一切推动着中国经济伦理的兴起与发展。  相似文献   
25.
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强化道德建设。通过道德建设,才能克服传统发展模式片面强调经济发展而形成的以物为本的异态化,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目标;才能消除传统发展模式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片面性,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才能根除传统发展模式所崇尚的“人类中心主义”而带来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6.
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从法哲学的视角看,这一理念体现政治民主化的必然要求,其逻辑起点是民主政治的完善。其落实的关键在于行政依法与保障机制的建立,而权力的实施得到监督是依法执政的切实保障。显然,这一过程正是政治民主化的逐步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27.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指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能力、人的社会关系、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指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才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8.
紧急状态下为了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的需要,国家享有必要的紧急权力,其中包括限制或剥夺公民基本权利的权力。由于紧急权力的超强势地位,其侵犯人权的危险极大地增加。为避免这种危险的发生和专制的出现,必须对紧急权力加以宪法和法律上的规制,建立紧急状态下的人权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29.
为保证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大量农用土地被征用.在现行的征地制度下,对农民土地的征用意味着土地的所有权由原来的集体所有转变成了永久的国家所有,更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养老的根本--土地.  相似文献   
30.
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与否与社会公平的实现具有高度的正相关的关系.我国的教育资源分配总体呈现不均衡的特征,这种不均衡的状况将严重影响社会公平的实现: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将会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影响社会成员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合理流动;损害公众对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预期,导致社会心理失衡;还会使政府形象扭曲和作用减损,触及社会公正的底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