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51篇
社会学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声称自已是一位永远流浪的"无家可归"的牧人,德里达在文本的自由穿梭与创造中,对西方话语体系进行了彻底的解构."延异"作为"不是概念"的概念,展示了异乎寻常的想象力以及与传统分道的决心.为了避免自已成为新的"自我界定"的批判对象,德里达警觉地给自己的理论制造了"无底的棋盘".虽然高度抽象的语言与凌厉的思维无与伦比,但"无底的理论"还是在形而上学的永恒回归中无奈地重复.  相似文献   
82.
在中国当代学术繁荣的背后,潜藏着学术批评严重缺失的危机。与自由、平等、友善的对话和批评的学术态度相反,吹捧、附和、敷衍、打压、攻讦、沉默、掩埋等知识现代性策略严重影响了中国学界的声誉和学术的严肃性、公正性。学术批评是消除认知环境的恒定性、打破思维定势和建立新的认知图式最有效的方法。思想自由、学术独立,主旨重大、立意深远,源于学术、止于学术,准备充分、论辩有道和学术期刊的率先垂范、包容开放是激发学术批评兴盛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3.
刘佳熠 《公关世界》2023,(22):126-128
从高校维稳视角出发,本文探讨了以长沙理工为例的大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建设问题。针对当前高校社团存在的管理不善、活动安全隐患等不稳定因素,提出了加强社团管理制度建设、提高社团负责人管理能力、注重社团活动质量和安全、加强社团文化建设以及加强社团与社会联系等对策。这些措施旨在促进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维护高校稳定,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84.
85.
在理性主义的地平线上,毛泽东哲学辉目而砺宕.然而,在迷离的现代性朝雾里,毛泽东哲学还匿伏着独特的后现代险峰,处处怒放着异彩之花.出人意料的是,毛泽东哲学的"异质",还引发了后现代思想家们创作的涌动.  相似文献   
86.
段迎晖 《天府新论》2010,(4):111-115
对马克思文化思想的正确解读需要准确把握两个重要维度:第一,马克思"文化"概念"缺席"有其特定的历史语境:从社会实践背景看,文化问题尚不是马克思时代的"显问题";从思想史背景看,马克思对当时盛行的唯心史观保持着高度警惕.第二,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文化思想的深层逻辑.从思想历程看,马克思文化思想的发展同唯物史观的发展相伴随和交织;从表述方式看,马克思借唯物史观相关概念来阐释文化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的文化观以唯物史观为中心线索与方法论基石.  相似文献   
87.
88.
张卓 《国际公关》2023,(22):91-9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被算法影响的环境。算法除了辅助人们高效处理各种复杂情况,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可能会对人的权利、心理健康等方面产生恶劣影响。本文将已产生的算法问题按照算法至上、算法歧视、算法黑箱进行分类,并剖析各类算法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以期为我国算法治理领域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9.
当代实践方式的变革引发哲学思维的辗转,经济问题亦变为哲学对象。作为一个经济学范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其蕴含深刻的生产思维变革,亦已成为研究当代中国人历史思维、哲学思维变换的重要线索。一个经济学概念已成为一个历史哲学范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大逻辑和微观错综结构出发,深刻把握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的矛盾运动,在问切经济的同时,也悉显哲学新思维。逻辑批判思维、非线性思维、发生学思维、主客交互思维、高阶共赢思维和大数据中介思维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予哲学思维的新开篇或新洞彻。  相似文献   
90.
文化女性主义主张弘扬那些被贬低的女性价值,重新开拓女性的价值空间,重估女性对人类技术发展的贡献。在文化女性主义看来,技术蕴含着性别隐喻。从性别文化的角度出发,摩尔根基于进化人类学将技术分为采集技术与挖掘技术;芒福德将技术分为容器技术与支配技术;理安·艾斯勒将技术分为"圣杯"技术与"剑"的技术。社会建构论是文化女性主义技术认识的基础;拓展包含女性气质在内的新技术体系是其技术发展的指向;技术与性别的相互形构是其技术变革的价值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