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61篇
理论方法论   90篇
综合类   246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中国古代夷夏观主要包括“夷夏有别”和“夷夏一家”两个命题。本文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夷夏有别”和“夷夏一家”命题并不是两种对立的民族观,也不存在落后与进步的分野。实际上,夷夏观两个命题的价值取向是完全一致的,主张民族压迫、论证政权合理性、维护国家统一以及封建化是二者共同具有的政治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2.
电子政务借助信息网络平台全面提高了行政效率、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极大促进了政府绩效的提高。本文阐述了税务部门电子政务和政府绩效的含义,分析了税务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并结合我国税务部门电子政务建设实践,论证了电子政务建设对税务部门政府绩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3.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理解现代消费应注重两方面:生产被消费隐匿化、消费对生活的支配。现代消费保证着生产的活力,支配着大众生活的轨迹,从而在根本意义上定义着人类的现代生活。  相似文献   
54.
嫁衣是一个民族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较多地保留了民族服饰文化的传统,同时也蕴含了为人所忽略的女性文化.但随着西方文化的扩张与渗入,城市文明的拓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嫁衣文化正在逐渐远离现代生活而去.本文通过对甘肃临夏市八坊当代回族女性嫁衣演变的研究,揭示了嫁衣文化在回族内部的变化和回族女性婚姻观念的转变,发现回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在文化变迁中所采取的适应性策略,以及回族女性如何自觉地应对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55.
郑武生  田兆杰 《现代交际》2010,(11):216-216,215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工作方针和战略主题的要求,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注重四个效应:一是讲求“情感效应”,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心灵深处;二是追求“实际效应”,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三是树立“榜样效应”,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生命力;四是保证“持续效应”,以严格的制度、健康的运行机制,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6.
自从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这个概念以来,"以人为本"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学术界主要从"以人为本"提出的缘由、"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以人为本"提出的现实意义以及"以人为本"的实现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了全面系统地了解当前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有必要对其进行一番梳理,以进一步推动学术界对"以人为本"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7.
本文依据大量历史资料揭示冯玉祥在 30年代初隐居与复出的历史活动 ,认为冯在隐居期间的主要活动是准备武力反蒋 ,寻机东山再起。九一八事变后出现的民族危机为冯玉祥复出创造了客观条件 ,冯出山活动的目的是以抗日为号召走上前台 ,这使他对于反蒋、抗日的宣传 ,不免带有私利性和情绪化因素。但冯在国难当头之际呼吁抗日 ,向公众、向政府提出具体的抗日主张 ,而且将抗日的宣传和呼吁付诸实施 ,自筹武力以抗日 ,具有激励人心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8.
供给曲线和国内市场上的均衡价格是衡量各国产品竞争力的基本指标。国内市场上的充分竞争将迫使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降低本国产品的价格,提高国际竞争力。制止“重复建设”、抑制价格竞争、反通货紧缩等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都会阻碍和限制国内竞争,损害中国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如果我们放弃上述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消除政策因素所导致的垄断,造成一个充分竞争的国内环境,中国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就会迅速提高,并在较短时期内达到和超过国际一般水平。  相似文献   
59.
“公共性”的价值信念及其文化理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性是现代公民社会之公共生活的本质属性,具有开放、平等与社群的特性,通过特定共同体成员理性、自觉的交互主体性行为与结构性活动而得以存在。现代社会的“公共性危机”,集中表现为“文化公共性”理想的迷茫,是文化自身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认同的危机。真正为社会所共有、共享的公共性,是多元利益主体复杂博弈的产物,是确保公众与社会之间关系维系的一种平衡。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日益呈现为市民/公民社会、市场与国家的分化情形,以社会公正为最高追求的社会公共性理念是否能够得以确立,或者已经确立的社会公共性理念究竟合理化与否等,直接影响着制度创新的理念、路径选择。对公共性的领悟与把握的过程,同时也是公共文化氛围营造中民众心智不断健全、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60.
邓小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战略新思维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邓小平为和平解决领土、领海争端而提出的创造性战略思想,已经成为指导我国和平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本文简要回顾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战略思想的形成过程及条件,阐述了这一战略思想的内在含义,分析了这一新思维的现实可行性,最后指出这一战略对于指导我国的外交实践,对于一些国际争端的解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