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是以商办、官督商办双轨运行的。由于运行的不平衡,在19世纪70~90年代之间,商办缺乏深刻的思想基础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发展比较缓慢,官督商办成了其时工矿企业的主体。就此意义,官督商办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在使用近代科学技术的大趋势和亟宜收回利权的背景下,官商合作所采取的折衷形态。这种形态实际所起的作用是奠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促进了中国工矿企业的近代化。同时,又因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至其后期弊端日现,引起了众多的批评。商办、官督商办双轨运行中的不平衡,主要还是各自属性和客观社会条件所决定的,两者有联系,但并不构成一方对另一方的压抑和阻碍。同样,官督商办作为过渡形态,至20世纪初10年,完全商办条件成熟,它也随即消逝于历史的洪流之中。  相似文献   
2.
论清末新政期间的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01~1911年清末“光宣新政”的10年,是通常被人们所忽略或被经济史学界长期忌讳谈论的一个历史阶段。作者从崭新的角度论述了这一时期处在危机四伏之中的清政府以主动应变的姿态,实行比洋务运动更为深入的变法举措,进一步推行“利用外资”的政策。文章以较大的篇幅重点阐述了“自开商埠”和引进、利用外资在繁荣城市经济、刺激国内资本主义因素增长和促进开埠城市的近代化上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揭示了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在二战前后的民主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克罗斯兰的“后资本主义”等理论是30年代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发展时期社会改良主义的理论概括,对完善当代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有里程碑的意义。理解这一问题,有助于把握它的本质特征及其基本倾向:用理论多元化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折衷主义思想方法;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改良的“中间道路”实质;越来越摒弃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泛论商战     
长期以来,商战被当作郑观应的特有思想,而忽视了对它的全面和综合的考察。本文除对“商战首先是郑观应提出的”说法提出异议外,着重论述了在中国近代社会,商战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进入和强权政治的削弱、自然经济的解体以及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而形成、而演变、而完善。商战纯属晚清生产方式下的上层产物,赖于社会需要而存在,同传统思想、外来资本主义有着与共及内在的联系。虽然,它自19世纪60年代提及以后。几乎贯串着整个中国近代时期,曾对政治、经济产生过一定影响,但其最终未能也不可能付诸实践。所以它只是近代中国早期商业资本思想的体现,民族精神和民族主义的显示。  相似文献   
5.
泛非主义,由黑人世界的民族主义发展成为非洲大陆的民族主义,其内涵在不断丰富发展着。非统时期,泛非主义主要内容是推动非洲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非统体现泛非主义“非洲统一”内涵;非盟时期,泛非主义主要内容是推动非洲国家走向经济、政治和军事的一体化,实现非洲大陆的复兴,非盟体现泛非主义“非洲一体化”内涵。由此得出,非盟代替非统,是泛非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要实现非洲复兴,非洲首先必须坚持泛非主义,必须实现“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成文的家法族现大约形成于唐代。自唐以降,家法族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也随着其载体谱牒的制订而演变。作者梳理了一千多年来家法族规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家法族规从形成到发展、转型、兴盛以至衰落的全过程,探讨了家法族现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背景和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7.
60多年前,当中华民族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浴血抗战之际,移居东南亚各国的华人也正在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援华抗日运动”。黄校连先生近著《东南亚华族社会发展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中的上篇,以详细的史实和新颖的观点评述了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它昭示后人:在当前我们正在争取经济繁荣的时刻,  相似文献   
8.
孟子思想是颇具特色的庞杂体系。对它的评析,一是因其本身的复杂性而众说纷结;二是因其历来与政治斗争相联系,而影响其客观性。翟廷晋先生近著《孟子思想评析与探源》(上海社科院出版社“学者书库”之一)一书,从探源寻流着手,用马克  相似文献   
9.
过去,史学界对李鸿章,多持否定的态度,并把他“利用外资”的思想和活动斥之为“对外依赖”、“卖国求荣”。对此,我不敢苟同,陈述浅见如下。 李鸿章“利用外资”的主客观原因 早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在地方上崭露头角的李鸿章,先后三次举借洋债,用于“购买外洋枪炮”,镇压太平军起义。到了六十年代后期,已居高位的李鸿章出于对“自强”的憧憬,积极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机器,办起了军用工业。进入七十年代以后,他又打起“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肯定优惠政策对于吸引外资具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着重分析了这一政策所存在的明显的局限性及其负面效应 ,在引起资源再迁移中支付不小的社会成本 ,这一点在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工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作者指出 :在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国应根据世贸组织的有关原则 ,逐步减少优惠政策 ,实现由“优惠政策”向“国民待遇政策”的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