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君毅的人生观是建立在其心本体论哲学的基础上的,他对人生的一切看法和观点都强调了心的主导作用.他认为,生活之价值在于如何启迪人生的智慧、发现人生的真理、保持宁静的心境、确立自我之精神、体验价值之存在、发现人生之价值;要注重心灵之发展,心灵存在于自然世界中并在自然世界中发展、应注重心灵之自我肯定与自我超越、心灵在精神世界的发展.对自我生长之途程,唐君毅提出了十种生活内容之形态,即十层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2.
唐君毅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道德观是建立在其心本体论哲学之基础上的,他对道德生活本质、道德自我在宇宙中的地位、现实世界之物质是精神之体现的论述,以及希望建立一个充满高尚理想与道德价值的社会的思想,对于我们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杜亚泉是清末民初时期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启蒙思想家。他的文化调和思想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他对中西文化问题的开放心态、辩证分析和理性思考,在当时的"五四"思想界还是独树一帜的,对于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也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百年来,史学界对明清易代的解释基本上是在民族革命、王朝更替、阶级革命、近代化,以及人与自然之间有着互动关系这五类解释模式之中展开的。其中民族革命与王朝更替说最为久远,二者之间也始终处于对抗的状态之中,而阶级革命与近代化解释则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依次兴起,虽然开拓了新的研究视域,却都未掀起明清易代史研究的范式革命,相互吸纳与包容成为它们四者之间的主要关系。最新的明清易代生态—灾害史研究则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力量,但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发扬,且仍将与其他解释模式交相辉映,而非非此即彼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我国私营经济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私营经济的方针和政策,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私营经济理论.本文就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私营经济观及其对党的私营经济理论的贡献等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清代以来,由于人水争地与淤垦分离加剧,洞庭湖区渍灾愈演愈烈,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湖区社会为减少渍涝损失采取与水妥协及技术对抗两类应对举措。在传统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以多种经营、政策调整为主的妥协之道显得较为突出。随着生态与社会双重压力的加大,在政府主导下提升应对渍灾的技术能力成为湖区社会的主要出路,并最终走上了一条以近代水利技术为支撑的“逆生态化”发展道路。这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业生产力,但却大大提升了生产成本,对湖区社会持续发展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7.
乡村研究是当代中国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当代中国乡村的历史,不能仅仅局限于农村政策史的文献解读,将文献分析、田野考察和口述访谈结合在一起,使"自上而下"的农村政策研究与"自下而上"的农村社会研究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乡村研究的非线性化趋势,将有利于更加真实地呈现当代中国乡村历史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戊戌维新时期,湖南南学会共集会讲论17次,而不是传统所说的13次,其中主题演讲13次,观看幻灯并“按图讲论”3次,临时召集的“聚晤讲论”即集体议事1次.在13次主题演讲中,共有44人次进行了演讲.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文化思想是一个以理学为核心、儒学为主体,同时杂糅一切对其体系有利的诸子百家思想及西方近代文化而构成的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思想理论体系,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以义理为主、经世致用为辅;以儒学为主、诸子百家为辅;以宋学为主、汉学为辅;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西方近代文化为辅。  相似文献   
10.
唐君毅在《人生之体验续篇》一书中认为:为俗情世间立一个毁誉的标准十分重要;人生之艰难与哀乐相生;人生立志之道即是使自己之实际的存在成为一理想的实际存在:人生之虚妄与真实相伴,人要成为一真实的存在,须经过一真实化之历程。通过反观人生历程中那些妨碍理想实现的各种艰难、罪恶与悲剧,他要求人们应随时提高警惕,反省自己的人生,以斩断那些人生途程上的荆棘,使人从烦恼、痛苦、罪恶的深渊中超拔出来,以归于人生之正道之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