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Horizon是现象学运动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胡塞尔的Ho-rizon是狭隘的、“平面”的。胡塞尔之后的现象学运动进展的一个维度,就是这种Horizon不断被扩展:伽达默尔将历史的因素补充进去,提出了“视域交融”理论;海德格尔则对Horizon作了一种立体的扩展,Horizon成了人们存在的境域;梅洛·庞蒂在海德格尔存在论的基础上,指出厚度、身体、他者等不可见者都是我们存在的Horizon,丰富了存在的理论;德里达则批判了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在场的形而上学,将不在场纳入Horizon之中。Horizon的扩展,极大地改变了现象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简说张岱年天人合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岱年先生并不是笼统论述"天人合一观念"和"天人有分观念",而是认为这两种观念"交参互含",有区别地赞成和发展,特别强调对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念"要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要注意批判继承,正确理解天人关系。张岱年先生站在张载、二程"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础上,更好地解决了天道人道关系难题且重新肯定了天人合一观念,发现了一条宽广的中国文化综合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3.
邓桂芳和徐敏对笔者关于绿蓝悖论的解决方案主要提出两点质疑。对其第一点质疑,笔者指出,直接观察属于感受性,而感受性本质上是私人性的,因此,关于两个证据陈述是否表述同一观察需要给出具有公共性的论证,此类论证包括这两个证据陈述是否可以互推。对其第二点质疑,只需对证据陈述稍加补充便可解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预示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危机,我国工业文明的进程已经呈现出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必要性。冯友兰先生早在上世纪初就对中国文化与工业文明或科学文明之间的关系做出精辟的论述。他指出,在中国周末的哲学中有三派:道家是自然派,墨家是人为派,儒家是中间派。不过,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正统儒家倾向于自然派。这三派之间的激烈论战是以墨家的失败而告终的,致使向内寻求幸福的自然派在中国思想史上长期占居统治地位。这就是中国长期没有科学的主要原因。文章指出,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人为派对自然派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其结果是一方面促进了中国朝向工业文明和科学文明的转型,另一方面使中国的生态环境遭到较大程度的破坏。然而,万变不离其宗,中华文明之宗就是天人合一和中庸之道的理念,这种理念终将促使中华文明转向或"复归"它所固有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5.
伯林明确提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概念,但其内容早在密尔那里就得到全面而又中肯的贯彻。密尔将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集于一身,很好地展示了自由与幸福之间的统一关系:广义自由和广义幸福是一回事,而狭义自由是狭义幸福的先决条件或实现手段。密尔的不伤害原则为区分公权和私权、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尽管它本身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化或改进。  相似文献   
6.
评唐奈兰对罗素和斯特劳森摹状词理论的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奈兰指出,相对于不同的语境,同一个限定摹状词的功能可以区分为指称性用法和归属性用法,罗素和斯特劳森的摹状词理论没有充分考虑语境因素,因而忽略了对摹状词用法的区分.我们基本同意唐奈兰对罗素理论的批评,但认为唐奈兰对斯特劳森理论的批评是不适当的,有严重的曲解.斯特劳森先于唐奈兰提出指称性用法和归属性用法的区分,并据此指出罗素理论脱离语境的缺陷.唐奈兰的理论并未超出斯特劳森的理论框架,其主要贡献在于对摹状词的指称性用法及其语境作了更为细致的研究,使之与归属性用法的区别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针对模型主义的代表哈雷等提出的关于科学理论构成的类型层级语义学一本体论方案的缺陷,本文提出了“认知评价分析”,从对玻尔氢原子模型的分析来看,表现出本方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笛卡尔问题是"什么是真实存在的?"笛卡尔首先给出的答案是"我思故我在",然后代之以"上帝存在"和补之以"灵魂不灭"。康德对笛卡尔的论证及其答案不以为然,称之为"先验实在论"或"经验观念论",而把自己的哲学立场命名为"经验实在论"或"先验观念论"。尽管康德对笛卡尔的一些批评是有力的,但对笛卡尔问题并未给出有效的解决。为此,笔者从梦怀疑入手给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真”具有不同的涵义或真具有不同的性质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由此产生真之多元论。然而,逻辑推理的“保真性”要求“真”具有单义性。如何使真概念的单义性和真性质的多元性相协调?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导致向真之符合论的回归,其结果便是真之符合多元论的出现。笔者也持某种符合多元论的观点,其要点是:由“符合”的单义性来保证“真”的单义性,而“符合”的单义性是以外延等同论和内在符合论为基础的;单义的“符合”概念与多重实现的“存在”功能结合起来,达到真之一元论与真之多元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康德启蒙观无疑成为福柯晚期的重要哲学主题,也是他从现代性探索转向古希腊罗马思想讨论的一个理论契机。在康德的短文《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中,福柯发现了“现在本体论”并对其加以丰富发展,进而提出“我们自身的历史本体论”,努力建立“启蒙”与“我们自身”的内在关系。康德启蒙观具有奇特的“笛卡尔踪迹”,或者说,是笛卡尔哲学——旨在正确引导理性、寻找真理——的继续;启蒙的历史本体论明确指向“我们自身”,旨在认识其本质,“我们自身”这一概念在对启蒙的沉思中成为福柯考古学与系谱学的批判主题;启蒙的希望就是我们自身的希望,也意味着自由、独立、理性与现实。作为三维结构主体(知识主体、权力主体与伦理主体),我们自身处于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这一过程就是其存在方式的生成过程,也是其历史本体论的构思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