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既有文献大多忽略了家庭因素对中国农村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通过分析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家庭因素对收入性别效应的直接影响、对男性和女性收入影响的差异;使用Oaxaca-Blinder工资分解法分析了家庭因素对性别收入差距的解释程度。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农村男性年收入约为女性的2倍,家庭特别是家庭分工是影响性别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在家庭因素中,配偶工作状态解释了大部分性别收入差距,显著影响农村居民的收入;家庭规模对女性收入有显著消极影响,对男性收入影响不显著。基于此,就家庭性别分工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云南省7个县部分贫困家庭的调查数据,分别采用OLS模型和PSM模型分析离婚对家庭经济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婚姻解体的确会进一步恶化家庭经济状况。离婚与家庭经济收入变量间存在双向因果效应,OLS模型低估了"离婚"对家庭经济的负向影响。研究结果启示我们,在今后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应坚持以家庭发展为根本,促进家庭增收的同时,减少和控制引发离婚的外部风险因素,让贫困家庭在扶贫治理中收获经济增长和家庭幸福双重获得感。  相似文献   
3.
城乡差距悖论指的是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并没有随城乡劳动力的流动而缩小。传统的文献对于城乡之间劳动力流动行为及其意义关注很多,然而对于城乡之间劳动力的异质性和流动方向及其所附带的经济意义却关注过少。通过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缩小城乡差距的作用渠道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构建数理模型将城乡劳动力的异质性和流动方向的经济意义进行研究和数值模拟,最后得出在考虑城乡劳动力异质性的情况下,城乡之间劳动力的流动方向对完全消除城乡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并根据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0),分析中国初婚解体风险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初婚解体风险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对城市的影响超过了农村,对女性的影响超过了男性;初婚年龄与初婚解体风险呈现轻微的U型关系,主要是由早婚或晚婚的婚姻异质性所引起;婚姻异质性对初婚解体风险的作用受择偶梯度的影响,"男高女低"婚姻模式的初婚离婚风险远远小于"女高男低"模式;在家庭因素的影响中,生育孩子有利于降低初婚离婚风险,而与父母同住及婚前同居则显著增加了初婚离婚风险。  相似文献   
5.
父母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学刊》2019,(3):38-51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的不完全流动产生了大量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对这些儿童的学习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一方面,已有的流出地环境极大地制约着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另一方面,留守家庭成员也会通过积极、消极抑或是不自觉的行动来回应现实需求。因此在分析父母外出对家庭结构和个人所带来制约的同时,进一步考察父母外出后家庭成员能动因素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2013年CEPS调查数据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认知水平、学习成绩和综合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母亲外出的流动安排对农村留守儿童造成极不利影响;良好的家庭经济状况和氛围、家庭及个人的自致性因素都显著正向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综合发展;学校和朋辈群体环境中阻碍因素的影响大于支持因素;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留守男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和认知水平优于留守女生,但留守女生的成绩和综合发展能力更好;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主要差异在于身心健康。基于此,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兼顾眼前和长远利益,减少发展代价;公共政策和制度设计应嵌入家庭视角,自觉顺应人口流动家庭化趋势;强化家庭责任、发掘能动性,联结多方资源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友好支持环境。  相似文献   
6.
针对生态环境内涵的多样性,结合传统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从环境质量、排放强度、污染治理和资源利用4个维度构建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熵权法提出指标量化和评估数据预处理的解决方案。结果表明:2010—2019年江苏生态环境质量水平由“缓慢增长”向“波动下降”转变,污染治理和资源利用成为改善现阶段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突破口,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等主体可从循环经济、人居环境、水环境综合治理角度进行生态环境的整治。  相似文献   
7.
8.
基于南京市流动老人的调查发现,人口流动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存在双重作用机制,一方面人口流动具有健康选择机制,使得流动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本地居民,但另一方面流动本身也存在诸多不利于心理健康的风险因素,对流动老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数据分析显示:流动老人在流入地时间长短对其心理健康呈现非线性影响,即在流动初期,心理健康水平有下降趋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健康水平逐渐转好;社会交往、是否与老伴一起流动、社区服务水平也是影响流动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国家重大战略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加速器”,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2012—2020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双重差分倾向匹配法(PSM-DID),检验多个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国家重大战略叠加能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对同一区域内的都市圈影响存在异质性;国家战略叠加效应对其他区域具有潜在的“虹吸效应”。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发现,城镇人均消费、工业增加值以及外商投资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科技创新则具有抑制效应。为此,国家重大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要兼顾战略协同性及区域发展的异质性,以实现战略叠加效应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大运河城市服务业的增加值和比重不断上升,服务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也面临着内部结构不合理,发展水平不均衡等问题。我们应深入挖掘大运河城市的文化资源优势,将大运河文化融入城市发展之中,重点培育文化服务、商贸服务和旅游服务等行业,以大运河文化产业发展为契机,促进大运河城市服务业转型升级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