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2篇
丛书文集   16篇
综合类   2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高原新创客",是对广大藏族青年创业者的别称。如今,在醍醐、雪域青春、拉木娜、迦入、途播未来等传播藏文化的微信公众平台上,越来越多"高原新创客"乐于分享交流自己的创业经历。这其中,文化创意产业是颇受年轻人欢迎的领域。民族文化需要传承创新,更需要年轻创客们勇立潮头。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利好环境下,藏族青年从事文创产业的起点在何处?从许多创业故事中我们看到,在藏区成长的年轻人走出家乡后,发现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开始换一种方式重新审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助Cite Space5.1对来自CSSCI数据库中近10年来我国城市民族社区研究领域的核心论文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核心机构与作者网络特征以及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以分析民族社区研究领域发展情况。数据表明,我国民族社区研究核心机构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具有浓厚的地方性特点;城市民族社区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集中,高产作者以中青年为主,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国内学术界主要是围绕"建设什么样→存在什么问题→怎样建设"民族社区这一思维进路进行研究。关注度最高的主题是民族社区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其次是民族关系、旅游开发、社区建设与民族互嵌型社区等;未来会加强民族社区的研究力量,进一步加强民族学、社会学和政治学学科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3.
微传播是网络传媒快速发展、媒体技术加速变革、信息接收优化调整所带来的一场媒介革新,具有进入门槛低、传播无边界限性、管理真空化等特点。高校政治认同教育在外延层面、媒介层面、个体层面面临三重困境:一是社会思潮多元化,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二是传播媒介微细化,传统认知媒介被颠覆;三是政治态度冷漠化,政治认同效能的凝聚力降低。高校需从内核、渠道、外延方面加以改进,应强化内核,提高传播内容的权威性;拓展渠道,提升传播过程的精细化水平;巩固外延,统筹传播方式的多元化表达。从微传播视域提升政治认同教育的穿透力、效能感与整合力。  相似文献   
4.
中印两国携手共建共享中印安全共同体,对于缓和两国关系、维护区域安全稳定乃至共创“亚洲世纪”与“世界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安全共同体理论和国际共生思想、中印文明互鉴的价值基础及互惠互利的现实需求和非传统安全合作的实践经验等,为新形势下中印安全共同体构建提供了思想指导与可行条件。但是,由于印度对中国存有信任缺失与认同危机,并从海陆双向对中国采取了诸多制衡举措,给中印安全共同体构建带来诸多现实挑战。未来,中印两国需要通过文化交流凝聚价值共识,以战略互信促进互利共赢,以制度规范制订优化框架设计,以非传统安全合作为突破口,并逐渐拓展中印安全合作的领域和范围,丰富中印安全共同体构建的内容,才能为增进中印关系和破解中印安全困境、维护区域安全稳定贡献中印两国的思想智慧与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学本体论转向中,“泛灵论”与“自然主义”被视为两种相反的本体论,前者代表着社会与自然的合一,后者则反映出两者的割裂,是一种具有支配性的现代性本体论。近半个世纪以来,川西北羌族在现代化进程中有关树的多种知识在地方空间叠加、交织和共存,形成了人与树的多重关系,较为明显地呈现了两种本体论的碰撞。通过辨别和取舍具有不同本体论逻辑的有关树的观念与实践,可以看到当地人在不同情境中形成了对待树与森林的不同态度,最终韧性保持了由人物关系形成的归属感,同时也包容了外来的观念与实践,实现了经济转型。传统与现代资源管理模式在地方共同发挥着作用,并达到某种平衡。在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只有认清两种本体论知识并将其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化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促进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成为中俄蒙三国的必然要求.从口岸效率、海关环境、国内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5个方面来对中俄蒙经济走廊的贸易便利化进行了测算.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2012-2016年,中国的平均贸易便利化指数为0.625,远远高于俄罗斯(0.515)和蒙古国(0.471).中国的平均贸易便利化处于一般便利的水平,而俄罗斯和蒙古国则分别属于贸易不便利和非常不便利等级.从总体上来看,中俄蒙经济走廊的贸易便利化处于不便利等级,且各国之间差距较大,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为此,需要加强经济走廊机制化公共产品的供给,共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环境和通关一体化制度;以产能合作强化贸易便利化提升的经济技术基础;重视中欧班列的牵引作用;增强经济走廊相关国家间的互信及认同感.  相似文献   
7.
基于知识生产是人类最基础、 最重要的活动这一命题,可以建立理解人类文明的理论坐标,并借之描述文明史的基本变迁.人类已经历两次大变局,第一次是轴心时代,第二次是现代转型,而第三次尚处于早期.在第三次人类大变局中,在知识生产层面,机器可以进行间接知识生产;在劳动形态层面,重复劳动被大量替代;在经济形态层面,商品经济很可能被打破;在政治形态层面,技术权力可能成为独立主体;在生活形态层面,个体可能成为技术奴隶.第三次大变局正在改变人类文明的基本矛盾,使之从人与自然的矛盾和人与人的矛盾演变为人与技术的矛盾,即人性很可能无法驾驭飞速发展的技术并最终导致人类文明困局.第三次大变局是人类史上的最大变局,存在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而现代文明并未作好应对准备.  相似文献   
8.
边疆治理模式存在族际主义与区域主义的分野,区域主义模式是当下边疆治理应该提倡与建构的主导性方向。建构区域主义的边疆治理,最重要的应是发掘并揭示其中蕴含的空间逻辑与内在机理。在德勒兹“空间层化”的视野下,国家在边疆所施行的治理使其从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平滑空间”转变为被国家秩序化了的“纹理空间”,呈现出基于空间上的举措而推动国家权力在边疆延伸并重塑边疆社会秩序的过程。这不仅展现了区域主义边疆治理的空间意象,而且还揭示出边疆治理的内在逻辑与机理。“空间层化”的关键在于对流动性的控制与调节,由此推动空间形态的转换与社会秩序的重塑。通过“空间层化”这一概念的意象与机理,不仅可以理解历史上边疆治理的空间过程,而且对推动流动性情境下的当代边疆治理及其区域主义转向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创新的内在本质,对创新行为、创新过程以及商业模式等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数字经济影响创新的作用机制、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与创新的关系以及数字经济对区域异质性创新的影响等角度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增加企业内部研发支出进而提升区域创新水平,并且数字产业化对区域创新的促进效应显著大于产业数字化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东部和沿海地区创新的正向效应显著大于中西部和内陆地区,而西部地区将发明专利转化为新产品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效率显著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