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对加强高校外国留学生思想教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内高校的外事管理,提出了应把外国留学生的思想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实际管理工作之内,并强调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应持慎重态度,在坚持平等信任、不强加于人的原则的前提下,从外国留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教育与引导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荒原意象是美国文学的母题之一,既象征自由,也象征险恶,具有二元性;而T.S.艾略特的《荒原》描绘的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造成的灾难和精神创伤,影射西方现代文明的堕落、精神生活的枯竭和一代人的幻灭感。通过两种荒原意象的比照,昭示了美国文学传统荒原意象的异化和战后西方社会的信仰危机。  相似文献   
3.
刘宏 《北方论丛》2010,(2):57-60
基督和上帝的形象历来在欧美文学中占据极其特殊的地位,形成欧美文学的精神内核和最高精神求索。国内在研究美国作家作品时,往往过于注重文学形式上的杰出成就和文学派系的分割,而忽略创作的根本底蕴——对美国精神的求索。以超验主义先哲爱默生和梭罗为真正始祖,一代又一代美国作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实践着精神求索这个主题。  相似文献   
4.
从作者德莱塞本人机械主义自然观和消费文化主题两个视角对女主人公进行艺术形象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也涉及了一些女权主义思想理论,旨在说明在社会、自然、文化和人的多维关系中,女主人公迷惘、拼争、成功继而沉默自省的生活经历。  相似文献   
5.
沃尔特·惠特曼作为一位文坛大师蜚声世界诗坛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诗歌遗产为不同政治色彩的人们所共享。批评界对诗人的评价贬褒参半,尤其对他的性主题诗歌的抨击异常激烈。今天的读者可以从惠特曼的诗美学和性价值观两个视角全新评价其诗歌审美价值和超验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