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117篇
统计学   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益表达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政治参与过程,当前社会富有群体利益表达效用显著而社会底层群体政治参与功效感明显不足,利益表达的途径正式层面上体现了表达的失衡,非正式层面下表达呈现强者与弱者的博弈,由此必须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表达机制,应该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断丰富利益表达的内容,塑造合格的利益表达主体,在制度层面上构建引导和规范利益表达主体行为活动的政治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2.
垄断按其性质可分为经济(集中性)垄断和行政(分割性)垄断,经济垄断是发达国家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行政垄断是特指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计划经济的残留,二者在概念、构成要件、产生条件、行为特征上都具有本质的区别。从严格意义上讲,我国并不存在经济垄断,大量存在的是行政垄断。因此,反行政垄断就成为我国反垄断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甲午战争是中国政治文化演进的重要标界。完整意义上的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文化出现于甲午战后。甲午战争推助了中国政治心态的转换 ,加速了中国政治价值观的革新 ,促成了知识精英政治人格的激变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西方环境伦理学中,生态中心论具有强烈的整体主义诉求,它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认为自然是一个进化发展的生态系统,具有客观性与先在性,人类只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生态系统的价值具有内在性和优先性,人类道德关怀对象应从人扩展到整个生态系统。这种整体主义的环境哲学,体现着当代哲学范式的转向:从传统的机械论自然观向现代有机论自然观的转向。一些学者对它的质疑和诘难,根源就在于没有这种哲学范式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的两个方面 ,它们之间互为基础 ,功能互补 ,相得益彰。因此 ,要充分发挥德治功能。贯彻以德治国方略 ,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 ,加强道德教育和制度建设 ,突出官德建设 ,努力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隐私权保护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世界各国,不论在什么时间制定本国隐私权保护方面的法律,都必须考虑本国法律制度的历史、法律思想的发展史以及当今社会国民的价值趋向。笔者试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视角探析伦理性对构建隐私权保护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政治社会化对于一个政治体系的稳定至关重要。政治社会化的效果受制于其内容和形式、政治环境、社会教化、个体学习等诸种因素。晚清时期,社会剧变,被卷入世界现代化大潮的中国,面临着阵痛与抉择,然而当朝政府消极应变,极力维护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封建专制统治及其政治文化,导致了政治社会化的危机,并同时造成了政治上的衰败,回顾这段历史,对于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除"四害"运动主要是清除以"老鼠、麻雀、苍蝇、蚊子"为主的病源生物.除"四害"运动经历了初始阶段、发展阶段、高潮阶段、末期阶段.除"四害"运动对于消灭疾病的传播、改善人民群众的卫生状况和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从生物学角度、人与自然互动关系及生态文明方面进行分析,除"四害"运动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违背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呈现出加速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法律文化的发展凸显出复杂的特征.作为法律文化组成部分的制度法文化也展示出复杂的发展态势,制度法文化内部各组成部分的不平衡发展是这一复杂态势的重要体现.我们只有认真分析制度法文化内部各组成部分不平衡发展的原因,完善立法、司法等法律制度,增强法律组织机构和法律设施的功能和作用,才能使法律文化由不平衡发展走向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