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202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208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全周 《云梦学刊》2008,29(4):124-125
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在关注教师个人利益的同时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利益的关系:认真分析和充分把握教师的独特心理活动规律和个性心理特征,并据此采取因"心"制宜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任先大 《云梦学刊》2006,27(1):34-36
唐湜诗歌评论的理论价值主要凸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新诗的形式问题上,主张寓自由于格律之中,通过节奏与韵律来制约自由化,把自由化与格律化辩证统一起来;二是在新诗的审美追求上,认为新诗诗美的化境是走向意象的凝定;三是对诗歌含蓄美的倡导和肯定。这三个方面对于新诗的建设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熊元义 《云梦学刊》2006,27(2):93-99
唐君毅的中国悲剧观经过早期和后期两个阶段,早期认为中国缺乏悲剧,后期认为中国悲剧是不同于西方悲剧的独特悲剧,是一种悲剧而又超悲剧。中国最高的悲剧意识及超悲剧意识,这种超悲剧意识可以称为中国文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道德内化与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内化为大学生自身道德品质和信念的过程。道德内化一般是通过角色扮演来实现的。根据道德内化理论,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把灌输机制与接受机制结合起来;把角色指导与角色训练统一起来;把连续性与系统性结合起来,以使思想品德教育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5.
英语原因的表达手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钟珊辉 《云梦学刊》2003,24(1):116-118
英语原因的词语表达手段很多。连词,介词,介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和独立主格结构等都可用来表示原因。  相似文献   
6.
张恒学 《云梦学刊》2003,24(1):76-79
黑娃是《白鹿原》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是作品成功刻画的一个命运大起大落的悲剧形象。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混入革命队伍中的丑恶势力对其生命的毁灭;其二,儒教传统对其叛逆性格的消解。  相似文献   
7.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合作性行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旭红 《云梦学刊》2008,29(5):129-131
行动研究近年逐渐成为了外语教学方面的一种主要教学理论和研究方法.随后,国内外的学者又进一步提出了"合作性行动研究".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进行以教学团队为单位的"合作性行动研究"--以同一教研室的教师组成研究团队,通过教师间,师生间的合作,找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改进听力教学的现状,而且教师自身也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灿朝 《云梦学刊》2012,33(6):117-119
大观园题咏是贾政主导众清客协力配合对贾宝玉实施的一次成功的教育实验。它给予我们“教育文艺”校本课程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教学内容体系建构上要丰富多彩,更加注重应用性;教学方法手段上要多样化,尤其重在启发参与;教学考核评价上要多元开放,注重过程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北美汉学界的《沧浪诗话》研究在主体构成上包括华裔族群和本土学者两个群体。华裔族群的代表人物是刘若愚、叶维廉、叶嘉莹、欧阳桢等人,本土学者的代表人物是加拿大的林理彰,美国的宇文所安、费维廉等人。整体上看。华裔族群的研究凸显出如下四个主要特点:一是注重影响研究,包括严羽诗论对前代文论的承传及其对后代文论(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影响;二是对严羽诗论系统中“以禅喻诗”批评方法及“兴趣”、“妙悟”等概念进行了阐释:三是方法上移西释中和中西对话并用;四是注意吸纳中国和日本“严学”家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