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8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于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的结构语言学,在秉承同一种哲学与语言学的传统下,因历史和社会条件的不同而走上了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通过对两者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全方位厘清西方结构语言学的发展脉络,为研究西方结构语言学的源流提供正确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已被普遍采用。本文探讨了多媒体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其优势,并对多媒体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在清末民初提出他的"直译"主张后,又于"五四"前后提倡改革中国白话文,并在翻译上提出"宁信而不顺"的看法,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观点,也引起了中国翻译史上的一场讨论.拟分析鲁迅先生的"欧化"翻译观的形成过程和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翻译史上所起的利、弊两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威廉·戈尔丁坚持不懈地探索"人性恶",从而使人们误认为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其实他只是惯于以悲剧眼光看待人本身、思考历史和现实,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分析《蝇王》可见,他的悲剧意识是受到西方传统文化、他的个人经历以及二战后严峻的社会现实等方面的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诗,是艺术性最强的语言艺术。故诗歌比起其它文体来说,翻译难度要大。就诗歌翻译来说,其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并存。但诗歌翻译却是"不可能的可能"。从汉诗和英诗的各自特点出发,并分析了阻碍互译的潜在因素,希冀借助文化、诗歌语言的本体特征对英汉诗互译作尝试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我院在深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实施了大学英语课程分级分组的教学模式,目的是解决目前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介绍了这次改革的实施背景、理论依据、操作过程和教学效果,并分析和总结了有效实施这一模式的经验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语言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一种具体的民族语言,总是跟该民族的文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称谓是言语交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语言表述,反映了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英汉称呼语的差异体现了中英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根据他们的要求从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方面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分析问题,并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高校扩招以来,大学英语精读大班课日趋普遍,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问题。从现状分析入手,理论探讨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探讨大学英语精读大班课教学模式,并提出以多媒体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其它教学策略,是提高英语精读大班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