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5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40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姆斯基提出的“奥威尔问题”是权力运作的泛在化和隐秘性问题。根据福柯的微观权利理论,分析发现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和儿童之间也存在一种隐秘的权力作用模式。教师通过有意无意的规训手段,对儿童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约束和控制,使幼儿园“向上服务”。学前教育中规训的存在有社会背景对教育的浸润和教师对教育习俗的盲从两方面原因,若不加以觉察和控制将会妨碍“以儿童为中心”理念的真正落实。可以从提高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和与儿童平等对话能力两方面入手,弱化“奥威尔问题”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使规训成为善的教化手段,为儿童赋权。  相似文献   
2.
巴赫金从中世纪民间狂欢节入手抽象出具有对话性、双重性和超越性的“狂欢式”生活的特征,并进一步在文学分析中提 炼出“狂欢化”的概念。根据他的狂欢理论,游戏的儿童具有狂欢的品格,儿童游戏精神的缺失导源于人类狂欢精神的陨落。 狂欢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对话性的亲昵应当是师幼关系的应然状态;狂欢的超越性为理解儿童的“反常”行为提供了新视 角;狂欢主体的沉浸式参与启发了教师主体精神的回血路径;“狂欢式”生活的“生活游戏化”本质有助于我们理解“课程游戏 化”和“游戏课程化”两者的包容和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3.
借助“中国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CCSEQ)”,通过对北京13所高校4 404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从职业准备、通识教育、智慧能力、个人发展和科学技术五个方面考察大学生学习收获状况。调查发现,大学生学习收获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且个体差异较大、个人发展收获较大而通识教育收获较少。整体上,学生的性别和生源地等客观因素对学习收获具有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男生的个人发展收获和女生的科学技术收获、城镇和农村生源、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学习收获都相对较低;同时,学生的兴趣和选择等主观因素也会对学习收获产生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非学生干部、无深造计划、兴趣爱好为业余类的大学生学习收获较少。分析发现,这些问题都与学生的家庭条件、所接受的基础教育,以及学习的动机、主动性、投入度等因素有关。鉴于此,高校应积极构建学生需求导向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养成主动的学习素养,更加关注特殊学生群体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收获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后,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正逐渐由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与中国减贫和乡村发展丰富的实践创新和取得的伟大成就相比,具有原创性的理论研究还较为不足,难以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提供足够支撑.基于中国实践总结经验,探究不同时期贫困和乡村发展的变化特征与一般规律,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原创性理论,既有助于增进国际主流学界对贫困和乡村转型问题的理解,也有助于为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塑城乡关系、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等重要问题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面对人工智能功能体频繁迭代升级,唯有充分利用智能化时代的主体性堡垒,方能让人类自然教育智慧重振雄风。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教育处于“边缘上的生存”状态,算法化与人性化博弈、内缩化与外延化矛盾、去人化与超人化两难便是其集中体现。瞄准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功能定位,夯实人类原生教育的存在之基,是预防机器人教育底线破防、奇点突变的最后阵地。综合平衡工具性教育与本体性教育,立基本体性教育走“人—机”共强教育之路,是教育人工智能发展的应然走向。面向未来,教育人工智能发展应坚持人本原则,坚守增强智能的意旨,全力构筑自然智能教育与人工智能教育相得益彰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交叉学科是知识生产模式变迁与后工业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知识创造价值的社会属性与知识创新的学术属性。强化学科交叉和寻求新的科研范式是未来科技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设立交叉学科是党和国家对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前瞻性思考与全局性谋划,是彰显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具体写照。基于此,形塑交叉学科研究的会聚观、创新组织和制度文化、激发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想象力与非共识性创新理念、营造交叉学科颠覆性创新的知识生态观、增强学科融合的协同性,将成为基于共同利益重新构想交叉学科的契约责任。  相似文献   
7.
学前教育、家庭教养方式的价值性研究以及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的研究由来已久。笔者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 2013-2014年基线数据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教养方式在是否接受学前教育和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之间有着显著的 中介作用,且在农村地区更为显著;学前教育可得性在城乡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等。国家要进一步加强公共教育资源投入,改 善学前教育不平等;加强家园合作,完善学前家长教育;发挥多方力量推进实现留守儿童幼有所伴,增进儿童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自觉式基础教育现代化,是立足国情推进的自主式基础教育现代化,是面向民生民心的自强式基础教育现代化,“始于自觉、经由自主、达于自强”是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涵。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是人民性价值方向、系统性改革内容与现代化实现方式的三位一体,人民性、系统性、自主性决定了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主航道。稳步推进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行动路径包括在响应人民需求中推进基础教育深化改革、完善中国式基础教育现代化理论体系、提升基础教育事业的自我发展力。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关注教师的精神世界。教育家精神是教师队伍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热爱国家与热爱教育事业的统一、道德修养与行业操守的统一、教育智慧与教学艺术的统一、追求卓越与开拓创新的统一、教育情感与教育情结的统一、教育视野与教育格局的统一。在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征程中,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具有划时代意义,有助于丰富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与精神支撑,凝聚教师队伍精神内核,发挥教育家精神的辐射作用,促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培育教育家精神符合强国强教的需要,应通过明确培育目标把握培育的正确方向、构建培育格局打造立体化的培育体系、探索培育策略运用科学的培育方法、实施培育监测建立全方位的评价体系等途径,形成“目的—培育—评价—再培育”的良性培育机制,用教育家精神提升教师的修为与精气神。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幼儿园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园长保教领导力的关系,对X省6市共784名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教学效能感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教师自我效能信念水平最低;幼儿园教师对园长保教领导力有着较高水平的感知,园长保教领导力水平越高,幼儿园教师教学效能感越强;园长保教价值领导力与组织领导力能显著正向预测幼儿园教师教学效能感。应多主体协同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信念,聚焦提升园长保教价值领导力和关注发展园长保教组织领导力,以此促进教师教学效能感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