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带来了人类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和人的智力、体力的巨大解放。但是在强调发展科技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某些忽视人文教育的倾向,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导致全球进一步发展严重受阻。近年来世界多数国家都注意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注重德育问题,逐渐成为各国教育的共同发展趋势。本文力从借鉴国外道德教育的经验,试图获得对我国德育建设的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教师知识是教师能力素质的基础,既影响其教育观念的形成,也是教育思想的表现。教师作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人力资源,其群体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除有计划的在职培训以外,教师在品格、业务、教学等方面的终身学习需要依靠教师的自觉意识来维持。  相似文献   
3.
因为花间词所确立的"词为艳科"的取材范围及其"柔靡绮丽"的审美情趣,虽为词体之当行本色(词以言情,别是一家),可是也因不符合传统礼教、诗教的要求,所以词体时时有被"变性"、"夺志"之虞。作为一种诗体,词所受到的"非礼"倾向及遭遇是其它文体从来没有过的。作为"歌辞之词"的词被要求去"言志"、"载道",恰如让一个烟花女子去作妇道人家之事、令时下的流行歌曲去表现重大社会政治内容,多少是不合适、也是勉为其难的事,何不各安其分?况且,"言志"、"载道"之作与"花草情思"之什,从艺术角度看,从来就没有高下的分别,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词体后来走上"诗化"、"赋化"也即所谓"雅化"之路,其实也就是词丧失自我、丧失其独特之美的过程。通过对花间词产生背景的寻绎,我们大略能推敲花间词之审美特质成因,以及其在千年词史上造成的莫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许思远 《国际公关》2023,(2):144-146
通过考察宿舍关系与学习效能的关系,探究核心自我评价在宿舍关系与学习效能之间的中介作用。使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测量大学生的宿舍关系,使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问卷》测量学习效能,使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测量核心自我评价,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探讨了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规律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编的双语能力测试,对青海568名藏族中小学生藏汉双语及思维能力的测验结果表明:(1)双语及思维能力总趋势遵循由低向高、从形象到抽象的规律不断发展;(2)藏语能力高于汉语能力;两种语言均具有阶段不同的发展快速期;年级特征显著、性别特征汉语显著藏语不显著;(3)二语关系中,藏语对汉语的影响作用更大;(4)思维推理因两种语词而各具特色;(5)藏汉双语与思维相关显著;思维推理的共享效应双语比单语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依据新近出版的《洛阳新获七朝墓志》所载史料,增补新见唐人登科者凡52人,其中进士11人,明经30人,制科8人,武举1人,科目未详2人.增补新发现的唐人登科者25人的佐证史料.  相似文献   
8.
论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文化教育作为西方民族教育的一种理念,在强调不同民族学生享有平等受教育机会的同时,主张各民族的特色文化应得到足够的尊重和发扬。从多元文化教育的视野去思考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问题,可以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不同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已经是一个相当普遍的事实,这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背离了教育的初衷。通过事实对比与调查分析,发现中美两国在育人目标、考试制度和课外活动这几方面的文化差异造成了两国小学生截然不同的学业负担现状。针对上述几点原因从宣传力度、教学模式以及教师心理素质这几方面提出改进对策,以期把素质教育和减负落到实处,使我们的教育活动真正符合其科学客观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哲学中的积极心理思想突出体现在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人生追求上。先秦儒家认为,人们应该像生生不息、永恒运转的上天一样,具有自强自立、积极进取的精神,努力发挥人的主体性,完善自我,入世有为。先秦儒家哲学中的积极心理思想具体渗透在内圣外王的自强人格、穷达持节的独立人格、修己安人的经世人格等理想人格的构建过程中。表现出自强不息、坚韧不拔,革故鼎新、积极变通,乐天知命、乐观向上等的积极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