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婧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167-176
晚明时期出现的“世说体”小说《世说新语补》在日本江户时期广为传播,江户士人对其展开大量的注解、抄补、音译等研究工作,并掀起了日本“世说体”小说的创作热潮,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通过对《世说新语补》渡日版本内容的比勘,发现其书基本承袭了刘义庆《世说新语》的一贯风格,但在内容上又根据作者的价值旨趣进行了删减或增补,增加了大量符合儒家思想观念之内容。《世说新语补》在江户时期的风行,以及其后在日本产生的“世说热”的现象,折射出江户时期士人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美国南方社会面临着严重的道德危机,南方作家将批判的矛头对准社会和家庭的伦理道德。南方女作家奥康纳从一个独特的非理性视角塑造大量的宗教狂人,这些狂人们以改善堕落的道德为初衷,以自身的体验为方式挑战虚伪、冷漠的上帝;他们的基本特征在于:反上帝、暴力和道德先锋,在疯子们的畸形之躯里埋藏着坚定而美好的乌托邦式理想。他们的道德理念以及疯狂行为折射了作者对南方社会和宗教信仰的认识: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只能是个无政府主义者或疯子。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国时期的外语教学因处于中国近现代转型时期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清末民国时期的外语教学依据历时性发展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862至1900年的发端时期,1901至1936年的发展时期.1937至1949年的缓进时期。每个阶段的外语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师生课堂活动、教学方法的运用及学习成效等方面均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历时性特点。同时,各个时期的外语教学也具有共时性特征:教学机构多种多样,日臻完备;教学目的合乎需求,个性频现;教学内容多搬英美,融汇中西;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争鸣不断;教师主体地位彰显,成效显著等。 相似文献
4.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8-42
雷蒙德·威廉斯利用常见的文化三分法,从不同角度对文化进行了分类:从文化本体角度将文化分为理想的、文献的和社会的;从社会-历史角度将文化分为亲历的、记录的和选择的;从政治学角度,根据文化霸权概念,提出了另外两种文化三分法,即文化过程社会释义三分法和文化过程本体三分法。其文化分类说明了文化的多样复杂性:文化既是文本的、社会历史的、动态发展的,更是政治的。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翻译、翻译批评、范式等术语的解说,提出了翻译批评研究的范式研究的重要性,结合西方翻译研究的范式分析,指出翻译批评的范式研究也应该更新观念.扎实地开展工作,以促进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及翻译批评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9,(1):86-90
不同的叙事者可以使相同的叙事内容产生不同的叙事效果。同样是美国奴隶制度下女性黑奴弑婴所造成的"鬼魂复仇"事件,小说和电影站在了不同叙事角度,采用不同的叙事结构,构成了不同的叙事文本。通过对小说和电影的叙事比较分析,展现了文字与影片叙事的差异性,进一步揭示出美国奴隶制度下的女性黑奴的生存状况以及白人奴隶主异化的人格表现,以及莫里森对于全人类人性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商业广告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语言,中西文化和审美情趣的差异,商业广告的翻译容易造成语用一语言失误、社交一语用失误、用词不当、译词造成变异联想等问题.可以根据广告的特点,采用广告翻译的软策略和硬策略来解决翻译中的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翻译理论研究能走上系统化、科学化和客观化的道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语言学的发展。不过,语言学派翻译研究者大多把翻译研究纳入语言学或应用语言学的范畴,这一做法不能全面反映翻译学科的根本性质。这种范式体现出单纯精准科学化的片面性,在翻译研究中并不完全适用。把人文科学中并不稳定的客体当作相对稳定的自然科学的客体来看待,在较大程度上抹煞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性,使翻译研究成了一种程式化的规律研究。翻译实践不是一般语言活动,而是双语转换活动,是一种人文性极强的实践活动。研究翻译实践活动的翻译学是一门与语言学、文艺美学、文化研究及信息传播学等学科相平等的独立的人文学科。 相似文献
10.
浅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翻译不可避免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 ,本文从文学翻译中译者与原著、翻译过程、译著、译著读者以及审美活动等几个方面的关系探究译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