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12篇 |
免费 | 53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01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6篇 |
人口学 | 71篇 |
丛书文集 | 355篇 |
理论方法论 | 65篇 |
综合类 | 1730篇 |
社会学 | 10篇 |
统计学 | 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77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56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84篇 |
2013年 | 107篇 |
2012年 | 159篇 |
2011年 | 128篇 |
2010年 | 135篇 |
2009年 | 161篇 |
2008年 | 157篇 |
2007年 | 179篇 |
2006年 | 192篇 |
2005年 | 168篇 |
2004年 | 170篇 |
2003年 | 152篇 |
2002年 | 183篇 |
2001年 | 88篇 |
2000年 | 125篇 |
1999年 | 4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葆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4):16-21
均势理论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冷战后制衡美国的传统均势行动,如军备竞赛与大国同盟并没有明显出现,这是因为均势的生成机制与表现方式发生变化.核均势的存在与单极体系的压倒性优势使制衡行动以经济力量的消长表现出来.伊战后美国力量衰落,次强大国以经济振兴制衡霸权力量的均势行动显示效力.中日政治和解与日本顺应均势是制衡时代来临的真正标志.如何帮助美国以最恰当的方式融入全球均势将是今后国际政治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邬天启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6(4):148-156
回顾信息概念的研究和探索历程,信息最著名的概念经历了从最初的熵和负熵的理论,到之后的差异说、形式说和状态说,从类反映说到意义和符号,再到计算信息和量子信息的学说,等等。虽然在这些理论中可以不同程度地看到客观信息的影子,但是只有中国信息哲学中的“间接存在”概念将客观信息世界予以了最清晰的揭示。早在40多年前,中国信息哲学就指出:“信息是标志间接存在的哲学范畴,它是物质(直接存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后来,中国信息哲学又根据自己提出的信息形态分类理论,把“认识和实践主体对信息的主观把握和创造”也明确地纳入到关于信息本质的扩展性规定之中。近年来,中国信息哲学的最新发展,把存在、非存在,演化和时间,物质、信息和意识等纳入了信息哲学研究的统一框架,进而增加了对信息本质探讨的“物质世界与非存在世界的指向者”的新维度。由于在存在论层面揭示了信息的本质,中国信息哲学提出的间接存在论学说对人类哲学作出了全方位的独创贡献。 相似文献
3.
简单性作为一种思想,已成为科学家们自觉遵循的一个方法论原则。理论的简单性不同于理论简单性原则,前者是具体的、相对的,它与复杂性一样都是理论本身所具有的客观属性;而后者则是科学家自觉追求的一种方法论原则,具有指导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辩证法和哲学本身的特点入手,指出辩证法最初是作为哲学特有方法而提出的。作为哲学方法的辩证法是要对我们所知的一切进行彻底的、完备的、不容置疑的说明,而这种说明最终是要通过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哲学基本问题——才能得以实现;并通过对黑格尔用他的辩证法来实现哲学说明的分析,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他的批判,揭示出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关系,也是通过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原则来解决哲学基本问题而体现的,进一步重申了建立现实的人的实践的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6.
7.
陆卫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0(5):51-56
运用政治学的有关理论,结合历史学、历史心理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基于政治文化视角,从个性因素出发,深入阐析毛泽东权威领导的形成、性质及其对中国社会历史产生的深刻影响;认为任何一个政治体系都需要权威,个性魅力型权威具有双重效应,个人魅力型权威需要向法理型集体领导权威转换。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科学中各门学科之间有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揉合之综合化趋势。犯罪统计学就是顺应这一潮流,从犯罪学和统计学中分化出来,又渗透融合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本文就建立和发展我国犯罪统计学作了一些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分析惠特曼<我听到美国在歌唱>一诗,指出其创造性地运用了富有诗意的"我"和由现在分词构成的并列结构,生动传神地把当时美国的勃勃生机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