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1世纪,气候变化议题已成为意识形态交锋的战场,气候变化小说则是这一场域的重要载体。西方作家通过三种策略,建构了西方主导的、关于中国的人类世权力话语,即把气候变化全球问题“中国化”、气候变化“中国问题”政治化以及将中国历史文化符号化。这三种策略形成一种连环结构,将中国形象定格在西方话语谱系之中。对21世纪以来西方气候小说中的中国元素进行系统研究,揭示其中有关中国形象的“套中套”,深刻把握西方塑造中国形象的内在机制和本质意图,不仅有利于维护中国国家形象,而且可以反思人类世问题,探索走出人类世困境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日两国人民民间往来日益密切,在互相交流中难免会产生摩擦,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中两国人民对待人际距离的方式有很大差异。以爱德华·霍尔的空间关系理论为基础,从空间距离、隐私意识以及他人意识三个角度对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人际距离差异进行了考察,以期为中日跨文化交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结合具体事例,从直接感谢、间接感谢、感谢时机三个角度分析中日感谢表达的差异。直接感谢方面,中国人会不道谢以示亲近,而日本人则会出于感激心理进行二次道谢。中日两国都会使用间接感谢表达,但是日本受耻文化影响,往往使用道歉式间接表达。感谢时机方面,中国人会选择提前道谢,而日本人会选择事后道谢。通过分析表达方式背后的文化因素,研究造成冲突的原因,为日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运用新历史主义的颠覆、抑制、协和等相关理论,深入分析波兰裔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首部作品《阿尔迈耶的愚蠢》彰显出的对帝国的爱憎,指出作品呈现帝国意识的颠覆与抑制的并置并最终导向协和,体现了康拉德对帝国情结的难舍。  相似文献   
5.
解决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和摩擦,有利于交际双方和谐关系的建立,能够为人际交往的良好发展提供有效帮助。以文化冲击理论为中心,通过对中日跨文化交流的实际案例的分析,发现中日两国产生文化冲突的主要原因是环境、认知、价值观等,并提示了解决对策是要充分熟悉对方的生活环境,认识双方价值观的不同,并学习掌握包容对方文化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6.
将后现代小说经典《法国中尉的女人》置于生态女权主义视阈之下,父权社会中的女性和自然遭受压迫的困境就一目了然。在此从生态女权主义出发,研究女性与自然的现状,探究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揭示父权制社会和文化下女性与自然获得自由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库切在小说《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中通过对物理形态、社会形态和精神形态的营地的描写多样态地呈现了权力话语体系。主人公迈克尔多次逃离营地,对由各种营地合力构建的权力话语体系造成了冲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语料库翻译学的发展呈燎原之势,语料库对于提高译者的翻译效率与翻译的准确性等方面都起着很大的作用。中国典籍中的专有名词种类众多、内涵丰富,有的难以理解,并且很多术语没有相应的参考译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查找并验证这些专有名词的准确译法,在很多时候,译者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创译。这些困难都给译者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创建相应的语料库来帮助译者提高翻译效率则显得极为必要。本文以《十竹斋笺谱》英译为例,探讨语料库在翻译过程中对译者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9.
听者的语言知识水平、背景知识掌握程度、心理状态及学习动机等是制约听力理解的重要因素。学习者必须打实语言基础,不断拓宽知识面,在实践中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并养成用日语思维的习惯,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听力理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初,“人类世”概念在地质学界引发热议,并迅速向人文社科领域传播;科学与人文的交互碰撞产生了极强的冲击力,引发了普遍的人类世焦虑,形塑了多重宏大叙事,加深了世人对“地球癌症”的认知。聚焦于气候变化、毒物书写的人类世文学具有深厚的全球化思想内涵,集生态与政治、伦理与正义、想象与反思于一体;人类世概念为文学研究注入了新活力,既成为一种研究视角,也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提出了新要求,或将引发文学研究的“地质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