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328篇
理论方法论   62篇
综合类   708篇
社会学   3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吴澄在思想史上处于从朱熹到王阳明的中间位置,其“格外之物,致内之知”的格物致知说,貌似阳明而实承晦庵。吴澄鄙薄记诵之学,但并不因此主张摈弃闻见,一意反求诸心。对于格外之物如何能致内之知的问题,吴澄借助于朱熹的理一分殊、天人合一的观念予以疏通。虽然物理与伦理相通,但读书讲学与伦理的关系则更为直接,吴澄由此而强调读书是学者入门工夫。  相似文献   
102.
文学史领域的“民间理论”之所以能够被提出来 ,与八十年代的“重写文学史”的提倡 ,以及“2 0世纪中国文学”的构想提出有关。“民间理论”参与“重写文学史”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出发点 ,那就是从民间文化形态、知识分子精英意识和政治意识形态三个范畴的历史关系和互动格局出发  相似文献   
103.
集群化发展——我国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丽  梁磊 《兰州学刊》2003,(1):70-71
近几年来 ,中小企业集群在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增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对中小企业集群理论进行了简单的回顾 ,接着分析了中小企业集群的成因及集群效应 ,指出了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进一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4.
柴彬  许晋 《学术研究》2022,(2):123-130+178
16 世纪末,英国人文主义戏剧发展空前繁荣,同时围绕着戏剧以及剧院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宗教关系、政教关系亦暴露无遗。一方面,借助清教徒运动而崛起为一支重要宗教力量的清教徒,为彰显自己的强烈道德责任感,视戏剧为伤风败俗之举,竭力反对和抵制戏剧,伦敦城的众多剧院成为清教徒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对象;另一方面,都铎王室却积极鼓励戏剧的发展,推动戏剧正式合法化,设置节庆典礼官以强化对戏剧的控制,并大力扶持历史剧来演绎实质上即都铎国家主题的"都铎神话",为巩固政权服务。戏剧和戏院被推到了政治的风口浪尖之上,出现了所谓的剧院政治现象。其高潮性标志事件即1642年已掌握政权的清教徒颁布的关闭伦敦所有剧场的法令。但清教徒对戏剧的大肆反对客观上促进了文艺复兴时期国王与剧团、剧作家以及演员之间一种奇特联盟的形成,为英国戏剧"黄金时代"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5.
诗歌是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主要载体。古诗十九首历来被视为纯抒情诗,但实际上它又具有一定的叙事因素,前人的论述也曾涉及它的叙事特色。把古诗十九首放在中国文学抒情、叙事传统共存互动的视角下观察分析,既可使艺术鉴赏更趋细腻,又有助于加深对中国文学史并非"就是一个抒情传统"独存独尊,而是抒情、叙事两大传统双轨并进、共存共荣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6.
皮伟 《学术探索》2004,(4):105-108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正直社会转型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为农村宗(家)族势力的复兴提供了条件,宗族又迎来了其发展的"春天",各种宗族势力和宗族现象在乡村抬头,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农民的社会行为。本文旨在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此问题的研究做一简要的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7.
罗雪原 《江汉论坛》2005,(10):135-138
自孔德以来的160余年间,公认的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的研究已经涉及社会的所有领域,涉及人类活动的一切方面。在如何界定社会学这一问题上,学界却总是试图为社会学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划出一块势力范围,而不愿意正视社会学就是社会科学的现实,这是导致社会学困境的重要原因。本文试图正本清源,批判“社会学主义”的领地意识,对社会学与社会科学的内涵进行比较研究,阐明社会学与社会科学已经同一起来的现实,号召正视社会学就是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血色黄昏》三个版本的详细比较,文章论述了其创伤记忆书写的意义(自我心理创伤疗救;历史启蒙、“引起疗救的注意”)、创伤记忆书写的方式(十分浓厚的私人化色彩和无拘无束的自由叙述),长期无法出版的原因(意识形态与文学成规)和出版后的巨大轰动(实现了治疗心理创伤的巨大功能)以及小说在忠于记忆(治疗创伤)与忠于历史(历史见证)之间的犹疑。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血色黄昏》的创作与修改是一个矛盾体,其边缘缠绕着文学治疗与历史见证、历史档案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就创伤记忆书写及其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见证文学及其记忆的真实性这些纠缠在一起的复杂问题而言,《血色黄昏》是一个十分难得的研究文本:它不仅使我们看到了一代人对历史创伤的真实记忆,而且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走出创伤记忆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09.
盘古兄妹造人是与古代神话同母题的故事,在豫南分布广泛,其多种多样的讲法主要有六种情节模式。在这些故事中,捏泥人是盘古兄妹造人的主要方式,泥土是造人的主要材料。用泥土造人在中国乃至于世界神话中都带有一定普遍性,这应与古代人类在生活中形成的对泥土的依赖性有关。豫南盘古兄妹造人故事被纳入到中原神话之中,但这些故事的神圣性、仪式性已经淡漠,只能算作广义神话。中原神话研究存在着把狭义神话的理论套用到广义神话上去的问题,这种理论错位带来的问题必须正视。  相似文献   
110.
勃朗宁被视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一,原因之一就在于其诗歌中出现了大量的现代创作技巧。他不仅将反讽作为一种微观修辞技巧,更将其作为一种诗歌结构原则,运用在诗歌的整体构思、人物塑造、主题揭示等宏观层次上。以他的爱情诗为例,他通过戏仿西方经典神话,揭示女性无法自主的命运悲剧;采用复调叙事结构,以男性独白者内在的残忍颠覆其外在的自我形象;通过两极因素对比凸显女性的可爱之处。他还倾向于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对浪漫主义爱情观进行否定。只有理解勃朗宁的反讽技巧,读者才能揭示其诗歌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