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2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5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81篇
丛书文集   2929篇
理论方法论   1027篇
综合类   476篇
社会学   646篇
统计学   3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34篇
  1991年   141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143篇
  1988年   150篇
  1987年   134篇
  1986年   176篇
  1985年   202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93篇
  1982年   120篇
  1981年   106篇
  1980年   105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家庭关系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晓虹 《日本学刊》2004,(1):89-102
明治维新以来,伴随着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变迁,日本的家庭制度、家庭形态、家庭功能和家庭观念都发生着蜕变与演化.带有浓重封建色彩的家庭关系经历了沿袭与改良相砥砺的振荡,由外而内的社会变革推动下的重建,由内而外的个体自觉驱使下的渐变.本文分三大历史阶段探讨了日本家庭关系在现代化进程中演进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机理,旨在揭示社会进步与家庭演变、个体发展之间的同构性与背反性,考察家庭领域内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交融.  相似文献   
42.
就业制度改革三十年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社建 《社会科学》2008,(3):117-122
30年来的就业制度改革是政府与劳动力市场共同发挥作用配置劳动力资源的过程,基本遵循了努力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化改革原则.为此在简要考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统包统配制的就业制度的基础上,探讨就业制度改革30年来的简要进程,反思就业制度改革,分析展望未来我国就业制度改革的前景,提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有效扩大就业与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3.
9岁的付洪琴来惠州先进电池厂打工,然而因工作而产生镉中毒,"好肿,从脚开始到大腿上全部是很肿的",临死前,她给妈妈的遗言就是:我真不该进那个厂,我进那个厂好苦啊,苦得没法说①.  相似文献   
44.
家庭自我认同意识理论: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些特殊境遇和特殊经历的儿童群体,如流动儿童群体、留守儿童群体、流浪儿童群体等,学术界都倾注了不少的精力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近年来,就笔者所关注的留守儿童群体而言,留守儿童问题也已引起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则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但仍存在着研究的盲点,这阻碍了留守儿童研究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45.
自 2 0世纪 70年代末以来 ,中国的离婚率持续上升 ,2 0 0 0年的离婚数已达 1 2 1万对 ,占当年平均人口数的 0 96‰ ,① 粗离婚率在 2 0年中增长了近 3倍。尽管众多的单亲家长将再婚 ,但全国每年 1 0 0多万对夫妻离婚所形成的单亲家庭无疑呈上升趋势 (加上因一方丧偶形成的单亲家庭则更多 )。单亲家庭的递增不仅使当事人面临经济和情绪等方面的压力 ,而且也程度不同地殃及孩子 ,尤其在离婚、单亲依然被贴上负面标签的中国。而经济转型期的资源重新分配明显地向年轻人、高学历和高技能者倾斜 ,承载亲职重负和社会世俗压力的单亲者往往面临福…  相似文献   
46.
审美原本于人的生命活动 ,肇端于其现实的生命体验 ;离开了人的实际生活遭遇与感受来谈审美 ,审美便成了空中楼阁。但审美又不能停留于生命体验 ,必须实行自我超越 ,才能上升为审美体验。自我超越的途径是将原有的生命体验予以意象化改造 ,使之成为可供观照的对象 ,并以审美的态度给予再体验。由此生成的审美体验亦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经由审美感知、审美想象而进入审美领悟和审美愉悦 ,最终达到“天人合一”境界下的生命感发。这一审美活动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审美的基本性能的展现。  相似文献   
47.
本文分析了我国水源地建设融资的困境及其成因,通过剖析美国、日本城市水源地建设融资模式的选取,指出我国新水源地建设融资可以而且应该灵活多样,应以政府投入为引导,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应合理确定原水价格,建立相应的收益补偿机制,加强水库建设经营和监管等.  相似文献   
48.
家庭背景在初职地位获得中的作用及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职地位获得是社会分层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通过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展示了文革后三个时期城镇家庭背景对子女初职获得的影响及变迁.研究发现.不同家庭背景的子女在相同的教育资质下,职业地位的获得仍然存在显著差异;在文革以后,非体力阶层家庭后代的优势表现为"跳级"和"保底"效应.其成因是什么我们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9.
本文对现有的关于流浪儿童日常生活研究的主要范式进行了评述,揭示并详析了以强调流浪儿童的脆弱性为主要特征的“脆弱性视角”、以关注流浪儿童的能动性为基本特征的“能动性视角”和强调流浪儿童的越轨行为的“越轨性视角”。这三种视角强调的流浪儿童日常生活的不同面向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关系。为此,以内涵广泛并内在地强调动态过程的“社会排斥”可成为流浪儿童日常生活研究的一个更适切的概念工具。  相似文献   
50.
经济的快速增长最为明显的就是三次产业之间配比关系,即产业结构的变化.反过来产业结构的变动又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累积性的作用.因此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累积性的、双向循环式的作用机制.深入分析和把握这种联动关系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增长,而且对于国家宏观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