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71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51.
对艺术教育的考察和实践可以有两个角度,即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身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梁启超强调艺术教育在"新民"、情感教育和趣味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他的艺术教育思想虽然产生于极度重视工具理性的历史时期,但却特别强调艺术教育的价值理性内涵。他希望通过艺术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这反映了他主要从价值理性出发来思考和实践艺术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2.
悟妙与审美--中国传统美学中心范畴的选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宝春 《江淮论坛》2003,(4):143-145
"妙"和"美"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两个重要范畴,两者之中"妙"高于"美","妙"超越了"美","妙"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中心范畴,中国传统美学的许多主要范畴都与它相关.悟妙是中国传统美学主要的精神活动和最高的精神境界,是自然、人生与艺术的相通点,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艺术家在道家思想基础上融合儒家、佛家思想而逐渐形成的,它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3.
当下,全新的视频博客Vlog正以强大的个人属性与圈层聚合力成为品味表演的绝佳选择,构成媒介语态下的“品味区隔”。研究基于网络民族志获得22名Vlog青年创作者的深度访谈资料,以布尔迪厄的品味社会学为理论基础,从表演主体、表演途径、表演载体三个维度阐释网生青年通过物品展示与文化资本养成,以“远距离”的生活审美表现形式实现自我搭建的品味表演策略,呈现品味共同体同一性与区分性并存的动态发展路径,探索彰显个人生活风格的Vlog如何影响社交表演与圈层拆合,完成社交网络中的品味区隔。  相似文献   
154.
选取宁波市某幼儿园3-6岁儿童共90名作为研究对象,以单页多图和跨页连续无字图画书作为研究材料,利用语料分析法,从角色理解、场景理解和情节理解三个方面,重点考察了3-6岁儿童图画叙事理解的年龄发展特征以及不同类型的叙事材料对儿童图画叙事理解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3-6岁儿童在单页多图和跨页连续图画中的图画叙事理解水平呈现显著性的年龄差异,儿童图画叙事理解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提升;对不同类型图画叙事材料的研究表明,材料形式不同,儿童图画叙事的理解水平也不同;3-4岁角色理解、场景理解、情节理解受叙事材料类型的影响最为显著;4-5岁、5-6岁角色理解、情节理解受叙事材料类型的影响较小,且4-5岁图画叙事的理解水平接近5-6岁,但远高于3-4岁,是儿童图画叙事理解的转折期和关键期。  相似文献   
155.
大型零售商低价与渠道合作策略对比及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零售商的策略行为成为领导零售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沃尔玛、Home Depot等为了获取竞争优势采取不同的策略,如低价竞争或者是与供应商开展渠道合作.利用博弈分析,建立Stackelberg博弈模型和Nash讨价还价谈判模型,研究包含供应商、大型零售商和小型零售商的市场中大型零售商的策略选择对比以及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与低价策略相比,大型零售商选择渠道合作策略时供应商定价降低,市场产品价格较低,同时市场需求增加,但小型零售商的情况变坏;当大型零售商和供应商具有等同的谈判势力,产品的替代性较低时大型零售商应该选择渠道合作策略,替代性较高时大型零售商会偏向于低价策略,替代性居中时大型零售商的相对成本优势对策略产生影响;当大型零售商具有谈判优势时,渠道合作将会是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6.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劳动模范作为中国独有的身份与形象,不间断地出现在银幕上,成为中国电影中的典型形象之一.自新中国成立后,劳动模范形象在银幕中的呈现并不是单质的、统一的,而是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分期特征,这既与不同时期的时代母题和政治要求有关,又关乎创作者的心态.具体来讲,"十七年"时期电影中的劳动模范形象是一种集体奋进意识和"竞赛精神"的典型代表;新时期伊始,在市场化浪潮的冲击下,银幕中的劳动模范在日常生活中凸显出社交受阻、身份位移等现象;如今,劳动模范形象经历了概念拓展与价值升维,不仅创作手法多元,形象也趋于主流化,并以一种"情感真实"的面貌与观众建立起交流与对话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