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8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28篇
丛书文集   592篇
理论方法论   72篇
综合类   865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在中国市场上,全球品牌本土化的现象越来越频繁.但在理论上,还少有研究分析中国消费者如何评价融入中国元素的全球品牌.为此,文章以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为框架,构建了包含真实性偏好、品牌本土象征价值、尊重品牌遗产和购买可能性的概念模型,试图探索其中的因果关系.实证研究表明,品牌本土象征价值认知—情感单元和尊重品牌遗产认知—情感单元均能提高购买可能性.真实性偏好高的消费者更容易通达品牌本土象征价值认知—情感单元和尊重品牌遗产认知—情感单元.尊重品牌遗产认知—情感单元有助于增强品牌本土象征价值认知—情感单元.文章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全球品牌相关研究,同时对实践也有战略指引.  相似文献   
62.
陈用光从姚鼐求学,为嘉庆、道光年间传扬姚鼐之学最有力者之一。陈用光与姚鼐尺牍交往颇多,尺牍成为陈用光与姚鼐讨论诗文学问的载体。通过尺牍的往来,促进了桐城派成员之间的交流;推动了成员之间的文学创作;深化了对汉宋之争等问题的认识,这无疑有利于桐城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3.
海登·怀特的转义范式论试图扭转由语言外部寻求意义之源的传统思路,其新思路大致可作如下描述:暂且悬置文本意义的“出处”,反观文本意义自身,直接追溯文本意义的当下呈现。这就确立了以文本的多维展现作为意义溯源的可能性路径,也构成了其转义范式论的真实价值。怀特在其理论建构中主要分两步完成这一可能性路径的实现:第一步是取消传统历史主义的“事实” 基础,确立以文本作为意义溯源的合理性路径;第二步是进一步把意义的生成推进到原初的层面,从文本的展现机制中寻求意义的最初发生,这是更为本源性的一步。由是,转义在怀特那里既是一种被预设的思维状态,也是一种意义生成的机制。那么,作为预设状态的转义是如何引领文本意义的生成的?作为被预设的思维形式究竟在哪里发生了这一预构行动?本文试图通过对怀特的转义范式论做出进一步的反思,追问并回答“文本意义的原初生成何以可能”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4.
以女性为对象的词话缘起于清代,至民国蔚为风气,成为新兴的词学批评分支。民国女性词话在当下尚未引起应有的关注,缺乏总体性考察与认知。作为批评主体的词话作者,其性别从属直接关系到词话的立场、批评方法、审美观念等诸多方面。从他者的角度切入民国女性词话,可以看到男性作者在词史文献方面的贡献,但他们并没有进行正统观念下的美学批评,仅以闺秀词视之。女性作者则体现出主体性的张扬,自我意识的高涨使得女性词话呈现出强烈的个人特征,同时开拓了女性词学的格局与视野。殊途同归,双源合流,民国女性词话的繁荣是两性批评主体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65.
西周玉器造型上仍保留了原始玉雕的特色,呈现平面化的倾向,它们以线为主,且内敛规整,尤其表现在动物型写实玉器中,成组佩玉也开始出现;纹饰上继承商代仍以阴刻线为主,但线条较商流畅婉转,一面坡纹和双勾线纹开始运用成熟,借助流畅而多变的线条表现出它的形神统一,气韵生动;风格上由祭祀型向礼仪性转化,因物赋形,因形饰纹,纹饰和造型之间搭配和谐自然,整体呈现出"错彩镂金"和"自然可爱"两种不同风格。在发展历程中,其神秘狂热、勇猛尚武的宗教文化印记逐渐被温文尔雅、中和静穆的人间礼乐文化所取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北欧国家推行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曾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这种高福利高税收高消费的北欧模式,却也给政府带来严重的财政负担,助涨了民众惰性,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危机。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重新审视北欧国家福利制度的利与弊,对我国持续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公正、完善福利制度、促进民生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7.
近世以来,地方吏役不可避免地成为基层行政的主体,但其专权导致的社会不安在清代地方亦达于极致.有清一代知识分子和官僚精英从强化官长威权以弱化吏役擅权之可能、提高吏役自身素质以降低其弄权之可能和去例案太繁、省文法以改善官役之施政环境等三大方面阐述了他们的地方吏弊防治思想.这些观点和建议,有些在清代的社会发展中遭到淘汰,有些则成为清末官制改革的目标之一,但基本上均无法付诸实践,体现了时代的局限.  相似文献   
68.
文章旨在探讨《老子》为何将“吾不知其名”的“天下母”“强字之曰道”。通过梳理文本中“道”字所需承担的创生性、规律性和法则性三种功能,以及追溯《老子》之前“道”字的已有内涵,我们确证两者之间存在符合关系。“帝”与“天”在充当至上概念时所暴露出的人格性、具象性以及外在干预性等缺陷,使它们丧失了与“道”竞争的可能。  相似文献   
69.
刘美玲 《社会工作》2009,(14):21-23
中国社会工作经过20年的长足发展,已取得很大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困境,需要我们以整体的视角对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现状作宏观把握,理论联系实务,考量自身、参照别国或地区的发展经验,认真反思发展瓶颈。本文首先探讨了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三者的关系,并着重从社会工作专业化角度反思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困境,最后分析了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其他主要困境,并试着寻找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70.
实现海峡两岸法律认同,不仅是解决两岸法律冲突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两岸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的重要桥梁.两岸法律认同过程中存在着现实障碍,因此必须以两岸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基础,寻找法律认同的支点;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形成两岸法律认同的意识;注重法律认同的“内生性”,以此作为实现两岸法律认同的重要举措,并通过具体的措施逐步实现两岸的法律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