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8篇
丛书文集   150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95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北约在冷战后制定了转型方针,以芝加哥峰会为代表,确定了北约东扩、构建全球伙伴关系、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与危机处置等目标。在乌克兰危机的推动下,威尔士峰会调整北约转型方向,提出暂缓东扩、构建伙伴关系、应对传统安全威胁、资源共享与合作等新目标,威尔士峰会的决策将对未来北约转型产生持久影响。  相似文献   
82.
张永江  尹世奇 《民族研究》2023,(4):118-132+138
军台系统在清代西北边疆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军台台费问题直接反映出军台系统的运转情形,并为动态观察清代边疆治理成本,讨论清代边疆治理效能问题,进而探讨清代大一统国家的边疆经营模式提供了观察窗口。本文以军台台费问题为着眼点,重点讨论了台费在军台运转中的重要作用、军台台费在“养赡蒙古”等清代边疆治理举措中所发挥的实效,进而考订了台费名目正式出现的时间、台费名目的丰富内涵以及台费征缴标准的来源问题,揭示出清代“经济务实”的边疆经营策略与大一统国家建设中“宏观灵活”的治理逻辑。  相似文献   
83.
杨雨青 《晋阳学刊》2012,(3):116-120
关于抗战时期美国援华的政治、军事原因,已有充分论述;但是,影响美国援华与否的经济因素,常为人所忽视。美国援华政策的动因,除了孤立主义、中立法、先欧后亚战略等因素外,美国的经济利益也为美国政府所关注,并且是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所维护的一个重要内容。经济因素,始终和政治、军事、外交、战略的考虑交织在一起,共同决定着美国对中日战争的态度,并且交错起着作用,彼此发生着互动。  相似文献   
84.
秦汉时期的自讼大多与司法有关,无论平民还是罪人都可以自讼,奴婢在特定的情境下也可以自讼.由于所处的条件和背景不同,自讼的结果也就各异.作为常规司法程序的一种补充,自讼可以在司法程序的各个阶段发生.自讼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事人提供了申诉的机会,有助于纠正一些冤假错案,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自讼申诉只是一种渺茫的希望.  相似文献   
85.
刘利平 《广西社会科学》2008,153(3):126-130
《明史.兵志》等史书对明代的战车基本持否定的态度,认为明代战车"未尝一当敌"、"亦未尝以战"。然而,史实表明,明代战车不仅挡过敌、参加过战斗,而且取得过不少战果。不过,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明代战车在当时所起的作用也不宜高估。  相似文献   
86.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其孕育萌发的那一刻就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倾向。"恶文化"正是其多元文化发展中的一极。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恶"有实体之恶与虚体之恶之两端,其表象虽分为两途,但都对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与文化形态的整合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7.
“为官择人”乃自古难题,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的各种竞争机制,有一利则生一弊,充分认识其中的利弊得失,将对当今的官员选任起到切实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8.
我与《鬲与鬲文化》一书的作者鬲向前先生素昧平生,由于一位学界好友的推介,我有机会在他的这部著作出版之前,读到了这部凝聚着作者多年心血的书稿。我很珍惜这种"书缘"。读后有所感悟,愿与读者分享点滴心得。据本人的闻见所及,本书是第一部对"鬲与鬲  相似文献   
89.
自《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立总理衙门,各国公使成功进驻京城,中西方都开始调整自己的政策,逐渐建立起"合作"关系。然而,在进入1870年代后,随着地方上中外冲突增多、西方各国对中国市场争夺加剧,"合作政策"屡遭挑战,"合作"关系也濒临破裂。英国外交官威妥玛曾经是"合作政策"的坚定支持者,自1870年开始成为英国驻华全权大使。在经历了诸多合作失败的事件后,威妥玛终没能挽救这一政策。  相似文献   
90.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主义观念发展自宋代启蒙,民国以后,官方号召与学人构想下的民族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梁启超、杨度等人提出"合族"的相关概念对国民党民族政策中的"国族"含义起到一定影响。为推进现代中国的形塑而不断加强"国族"建设成为国民党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此举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当时的中国对于提高各族凝聚力有积极意义。中国共产党建政后,"中华民族"的概念得到官方的认同与强调,成为国家认同的重要标识。民族一体化建设仍需与现代政治相结合,谋求民族国家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