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46篇
理论方法论   68篇
综合类   389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第三个“历史决议”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系统表述为“十个坚持”,具有突出特点和显著优势。“十个坚持”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有机经验系统,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过去成功的秘诀,昭示了未来前进的方向。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要团结带领人民主动走向未来,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至上相统一,坚持理论创新和开拓创新相统一,坚持独立自主、中国道路和胸怀天下相统一,坚持敢于斗争和统一战线相统一,坚持党的领导和自我革命相统一。  相似文献   
12.
董璐璐 《理论界》2012,(9):11-13
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英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分析,对于今天经济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恶劣,水污染、空气污染严重。工业化、城市化、资本扩张的逻辑以及爱尔兰人的不良生活习惯都是造成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培育良好国民素质是我们应该从中得到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邓春芝 《阴山学刊》2012,(5):101-10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但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基础性、主导性地位。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特征以及主要内容的清楚把握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体系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重要的特征,又是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体系的核心原则。  相似文献   
14.
朱小娟 《创新》2016,(3):55-62
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它是对人与自然尚不和谐问题的回应,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选择,亦是人与自然和谐理论的重大升华。以绿色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优化生态发展产业体系,发挥主体功能区的作用;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筑牢守好生态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15.
李娉 《理论界》2012,(4):4-6
本文反驳了那些认为马克思主义没有生态思想或者马克思主义是反生态的错误观点,继而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无论是历史观、自然观抑或人性论,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人和事业(行为),都可归结为"利己利他"的关系."利己利他"是人类行为中最古老的辩证关系之一,马克思将其应用在人学理论中,为揭示"修昔底德陷阱"背后的政治把戏提供理论依据,对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开始进入共创共治共享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正朝着"人类的解放"这一目标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20.
张晓萌 《创新》2016,(3):21-28
市场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是具有普遍性的重要议题,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纳入道德维度的衡量。兼具"企业定位"和"明确的社会目标"两个基本特征的社会企业近年来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市场中运用商业化手段参与竞争和追求盈利,但其运行不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为特定社会问题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由于社会企业是舶来的新概念,在本土化的进程中必然面临与既有组织形态相适应的问题。在我国原有的类社会企业组织中,福利企业具备较高的契合度,并且在立法建设方面对社会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在经济创新的转型中,社会企业的立法应当与制度环境、社会治理核心领域相结合,明确政府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企业帮扶弱势群体,要注重规范建设,采取分级认定和管理的方式对社会企业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