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98篇
理论方法论   52篇
综合类   41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近现代哲学经历了从绝对主义到相对主义、从主客体两元对立到主体间性的转向。本质主义哲学范式下,人们奉行工具主义的司法价值观,认为司法程序能够发现客观事实,实体结果存在绝对的公正标准,与程序截然分立,司法程序作为人们追求外在绝对公正的途径,不具独立性。哲学语言学的发展批判了绝对主义,指出诉讼中由于语言固有的不驯服性,程序的结果存在多种可能,无法找到结果公正的唯一客观性实体标准。为解决正当性危机,后现代哲学建构了交往实践理论以取代传统的绝对主义理性观,强调合法性来源于获得结果的过程是否通过了充分的沟通,这为主张程序对结果公正有决定作用的程序本位主义司法价值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2.
法治的变迁     
姬朝远 《兰州学刊》2007,15(3):96-101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法治随着实践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不断提高,历经了由低级到高级的渐次进化过程.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作为一种价值理念、一种制度安排、一种秩序状态、一种治国方略,体现了人类共同的价值选择和秩序追求.现代宪政将法治之理论和具体的社会实践相统一,为法治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实现模式,是现代法治发展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73.
文章通过层层剥离的论证方式,对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模式的合理选择以社会关系为分析标准进行了从公法至私法再定位至知识产权法这一小范畴内的寻根之旅,并得出了民间文学艺术以知识产权特别法保护的结论。  相似文献   
74.
确立"程序本位"理念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序本位理念是指在诉讼活动中坚持以诉讼过程 ,而不是以诉讼结果为出发点和评价标准的理念。这个理念依据于程序自身的独立价值和过程本身对结果的有用性和有效性。之所以要在我国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树立程序本位的理念 ,是因为程序法治是现代法治的核心 ,程序本位连接了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 ;且有针砭时弊之效。当前坚持程序本位理念不仅具有纠正“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 ,引进和传播程序过程、程序正义观念的理论意义 ,而且具有强调现代程序与现代法治之间的必然联系、推进当前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5.
试论环境资源法之法律目的产生的伦理思想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竺效 《学术交流》2004,(3):15-21
每个国家在特定的历史阶段都有其特有的法律理念,法律理念的实现有赖于构成该国法律体系的各个法律部门的分工和协作,因此,必须将法律理念具体细化成作为各个法律部门统率的部门法之法律目的。环境资源法的法律目的有其产生的环境伦理思想基础,通过比较中国古代的环境资源保护思想、源于西方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思想,我们应当将已被发展了的以"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和"权利公平"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我国环境资源法之法律目的形成的主要伦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6.
金海军 《学术界》2005,(5):93-99
法和经济学既然是对法律的经济分析,在法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方面缺一不可.<法和经济学>"上海财经版"中译本的译校者也许是经济学专家,但显然不具备法学(尤其英美法学)的知识基础,相关之处,错译频仍.更为严重的是,该书的译校者缺乏基本的翻译素质和态度,导致译文"硬伤"累累.该书是当前不合格翻译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77.
林嘉  杨飞 《学习与探索》2006,(5):98-102
立法技术是表达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知识、经验、规则、方法和技巧等,内容包括法律规范的内部结构、外部形式、概念术语、语言文字等。我国劳动合同立法应注重立法技术问题,建议设立劳动合同主体权利义务的一般规定,在法律规范的结构中,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都要明确,语言文字尤其是概念术语要科学、准确、同一、简洁,力求制定一部不仅内容先进,而且形式也尽量完美的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78.
赵成 《唐都学刊》2005,21(6):59-63
在生态学的发展历史中,始终伴随着人的伦理情怀。从18世纪生态学研究中所形成的自然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传统,到19世纪两种观点在生态学研究中的进一步发展,再到20世纪生态学的独立发展和工业化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的凸现,使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生态学所揭示的生态发展规律逐渐被应用到环境保护运动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中,环境伦理学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79.
叶林  林一 《河北学刊》2007,27(6):181-185
公司信息是公司的最重要财产。公司信息报告与保密制度是弥合信息保密与公开关系、维持公司健康发展的公司法基础制度。在实证层面上,公司信息传递呈现了从经理—董事—股东—债权人的结构,应当按照有限公开、平等公开、分类公开原则,构造完善的公司信息报告制度,以全面保护公司股东、债权人以及其他相关者的利益。公司信息报告,既是约束公司管理行为的重要法律制度,也是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勤勉义务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0.
田田  史际春 《学术界》2007,(2):88-93
徐国栋教授《周枬先生的〈罗马法原论〉错误举要--以上册为中心》一文发表于周枬先生故去后不久.该文所持批评缺乏善意,以学术争鸣为名行道德责备之实.对于《罗马法原论》所涉罗马法是否为奴隶制法、对罗马公法与私法各自历史地位及价值的评判、罗马法究竟是人定法抑或神意法、罗马法中有没有物权理论、学说汇纂和法学阶梯体系孰优孰劣、有关相邻地带树枝的修剪方法、hoste(hostis)一词可否译为"叛徒"、古罗马刑诉是否因袭及附属于民诉等问题,徐国栋认为周枬犯了"大错",并认为《罗马法原论》存在拉丁语译法或表达方面的"小错".这些所谓"大错"和"小错"的论断,颇值得商榷.《罗马法原论》上册在这些方面并无任何学术性错误可言,而违背学术规律、妄下断语的专断作风却足以为学界同仁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