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恐怖主义行为已引起目前人们的普遍恐慌。受西方新闻导向的影响,有许多学者、新闻媒体甚至国家都把矛头对准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然而这带有极强的片面性,因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并不等同于恐怖主义。为了深入地研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本文对穆斯林兄弟会以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激进派学者赛义德·库特卜的思想进行了较系统地梳理,并探讨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转向激进主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所处的东北亚的基本形势--中、日、韩三强并立、且相互间影响巨大的现状出发,重点分析了日、韩两国民族主义的形成、特点及发展现状,阐明了日韩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空间技术蓬勃发展,外层空间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航天大国争夺的重要场所,外层空间国际关系已成为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的领域。研究外层空间领域的国际关系意义重大,构建全面的研究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恐怖主义行为已引起目前人们的普遍恐慌.受西方新闻导向的影响,有许多学者、新闻媒体甚至国家都把矛头对准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然而这带有极强的片面性,因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并不等同于恐怖主义.为了深入地研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本文对穆斯林兄弟会以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激进派学者赛义德·库特卜的思想进行了较系统地梳理,并探讨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转向激进主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差异,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作品难以进人中国主流新闻研究的视野,更少有人将之与中国的新闻奖做对比.新闻奖值得研究的内容很多,该文另辟蹊径,从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新闻价值、报道题材、思维方式、写作特点、奖项设置等方面入手,为我们打开一扇独特的视窗来探析中西传媒新世纪的价值取向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外层空间外交战略目标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层空间领域的对外战略是一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外层空间对外战略的主要目标应包括满足国防需要,并为国内建设服务,保持在世界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创造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国际环境;中国外层空间对外策略包括坚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立场、建立国际合作战略框架、全方位构建国内环境等。  相似文献   
17.
中日关系由“靖国神社问题“造成的政治僵局经“破冰“、“融冰“以后,日本在各问题领域全方位向中国施加压力,给中国对日外交造成了困难的形势。从学术研究的意义上检讨,中国对日外交的危机实际上是由于中国日本论的意义和知识系统发生了危机。只有认识得到中日关系的基本结构,只有自主实证的日本学知识、主体性健全的国际政治思想和以这种知识、思想为支撑的理性外交政策,才可能为化解中国对日外交的危机提供乐观前景。  相似文献   
18.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柏油孩子》深刻反映了当代美国黑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展示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恢复了黑人语言原有的力量;作品结构巧妙,借鉴了戏剧特点,并具有循环性和开放性;作品中的人物超越了以往的模式,性格丰富多彩、关系错综复杂。莫里森从种族、性别、阶级、人性融为一体的角度对黑人民族的现状和前途进行了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传播研究面临的"知识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全球化语境中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概括了社会学、人类学、符号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结合点,及其在理论建构、研究方法等方面所提供的基础性贡献,指出当前跨文化传播研究应努力建构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学科体系,完成从传统学术形态到现代学术形态的过渡。这就要求发挥该领域理论开放性和思想灵活性的学术传统,运用综合学科视角进行“知识整合”,建立和完善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科话语体系和逻辑范畴,为建设跨文化传播“科学共同体”和本土化研究的拓展、深化做出实质贡献。  相似文献   
20.
孙英春 《浙江学刊》2006,24(5):65-72
全球化推进的过程造就了美国文化在全球文化中的霸主地位,导致了东西方文化之间不平等关系的加剧,造成了文化"同质化"的现象或趋势.置身于不断深化的全球相互影响、竞争的环境中,本文以大众文化全球传播的视域来审视美国大众文化在文化"同质化"过程中发生的影响,指出文化"同质化"观点的消极和偏颇之处,认为全球化的进路并不是一条单行道,美国大众文化强大的影响并不意味着它是惟一的主角,而是促进后发展国家积极学习美国大众文化的生产与传播模式.参照其他后发展国家成功的实践,中国应视冲击为机遇,正确理解大众文化的传播规律,制定积极的大众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