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7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2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13年春节期间,颇具争议的明星官员——山西大同市长耿彦波调任太原,引发当地市民挽留和舆论的广泛关注.耿彦波主政大同5年期间,曾推出一揽子古城重建计划,希望把大同3.28平方公里的古城恢复到明代时的格局.市民以签名、举横幅等方式深情挽留耿彦波,既有对耿彦波城市建设工作的感激和肯定,同时也有对领导者"人走政息"的担忧.这种担忧并非无中生有.有"改革先锋"之美誉的山西长治市委原书记吕日周,曾在长治大力推行以整顿吏治、疏通民意表达渠道、加强舆论监督为核心的改革措施,一度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当吕日周调任之后,长治的改革浪潮很快就平息下来.  相似文献   
12.
双向互动性是员工忠诚度的应有之义与自身特性,基于双向互动性的员工忠诚度概念的提出既与国内目前员工忠诚度的研究趋势相呼应,也是实践中提升员工忠诚度管理的现实要求和可供借鉴的新视角。本文从忠诚与互动的基本概念入手,对以往的员工忠诚度概念进行了归纳,基于员工与企业的双向互动性分析,试图对员工忠诚度的概念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型铸了别具中国特色的中国精神脉络,中国精神也成为众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中30多年来有关中国精神研究的文献,使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从相关文献发文量、关键词聚类图谱、关键词时区图谱、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四个角度,分析中国精神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趋势。据期刊以及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发文量分布趋势图显示,中国精神的研究热度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目前的研究正处于不断创新的阶段。据关键词聚类图谱显示,中国精神研究的重点是挖掘中国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底蕴,探究中国精神的内涵与特质,并关注中国精神涵育重点人群的理路与路径。据关键词时区图谱显示,30多年来,中国精神研究经历了1990—2000年的奠基阶段、2000—2010年的稳步发展阶段以及2010—2022年的深化研究阶段。另据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显示,未来的中国精神研究仍需在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勾画中国精神的谱系蓝图,探索传承与弘扬中国精神的机制与路径。  相似文献   
16.
海岛已成为中国经略海洋、向海洋进军、成长为海洋强国的必备元素。中国海岛问题包括台湾问题、岛屿争端和海岛破坏问题三类。它们的存在妨碍了海岛基本功能的实现,危害了国家核心利益,对中国的海洋强国建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形成了制约。中国需要构建完善的海岛治理制度体系,提升海岛治理能力;理顺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维系好二者的平衡,兼顾内政外交,保持操守和战略定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未能使城市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的根本原因在于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还比较低;公众参与度低表面上看起来是体制问题和宣传力度问题,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生态城市的建设未能把市民生活方式的生态化作为核心目标加以重视。生态城市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市民生活方式不断生态化。  相似文献   
18.
社会治理既顺应了全球治理结构变迁的总体趋势,也为我国有效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减少基层不稳定因素提供了新的思路.L县“大调解”工作体系便是在社会治理视域下对基层维稳工作创新的有益探索.新时期基层维稳工作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是L县大调解工作体系的创新动力;由科层式到网络式的治理结构转型,由各自为战到多元互动的运行机制转变,由分散规制到系统构建的制度安排,是这一创新实践的经验所在.同时,也必须看到,如何保证基层维稳工作中人力、物力、财力的供给和配置,如何进一步提升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自主性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生态文化具有传承性、和谐性和群众性。科学理解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我国生态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趋势,对科学发展生态文化并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当前,我国生态文化建设应坚持走生态文化群众路线,弘扬传统生态文化精髓,即继续传承儒家"仁爱"思想、传承"道法自然"理念中的积极思想、传承佛教"生命修持观"中蕴涵的积极思想。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方式的体现,文化建设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价值与中心观念在现代化的要求之下如何调整与转化的问题。当代中国充满着诸多文化矛盾和价值冲突,重新审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问题,文化危机是更为深刻的民族危机。通过正确认识文化建设的动力,文化建设的原则,复兴民族文化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乃是当今国人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