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50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格林在其最后一部历险主题小说《船长与仇敌》中讲述了在二战后英帝国的衰落和冷战期间世界政治风云变幻背景下,一对父子通过各自不同的历险体验审视在新老帝国交替之时英国曾经的帝国统治,揭露和批判以美国为首的新帝国主义殖民行径,以唤起人们的民族良知和民族历史意识。格林在小说中不仅描述了战后的英国人在外部大的地理空间和内在小的居住地空间中遭遇的自我表征危机。小说中人物在离家和归家的主题间徘徊,最终选择自我放逐,试图从远离家园的孤立和丧失联系中体验一种充满活力的新知觉状态,重构个体和民族尊严、重建精神家园并重塑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32.
在对文学作品中不规范语言的常用翻译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充分发挥译语优势,自造语言进行传译是最佳翻译策略,并指出自造语言必须符合译语习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33.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我们理解文章的基础。很多语言学家曾对词语的意义进行研究,并把词语的含义分成类别。在几种关于词语意义分类的不同说法中有一个共同点是有些词语具有文化意义。因此,要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就要知道它们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4.
在所有动物中,受到褒贬最多的莫过于蛇。一方面,它象征着正义、诚实、报恩、智慧、生育,是善良的化身;另一方面,它又象征着残暴、狡诈、忘恩、愚昧、死亡,是邪恶的代表。蛇的这一双重特性突出地反映在民风习俗、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  相似文献   
35.
济慈诗歌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就被介绍到中国,虽然没有得到雪莱、拜伦那样的推崇,却也吸引了朱湘、查良铮、屠岸等翻译家为之倾心倾力,并对新月派的两位诗人闻一多和徐志摩产生了巨大影响。改革开放后,我国研究界从美学、诗学、语言学的角度解读了济慈的名篇佳作,并对其宗教、道德、政治等思想进行了论述和考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对济慈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系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36.
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这本小说中,作者路易斯·卡罗尔一直对于奇境中的权威人士加以讽刺批判,而褒扬小说的主角小女孩爱丽丝。本文将会分析所批判的权威在文中的具体表现。然后联系作者生活的年代和环境,找出讽刺对象的具体所指。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将联系尼采的精神之三变理论以及道家“复归于婴儿”的思想,阐明作品的主题,即童真是自由和希望之源,最终必将战胜权威。  相似文献   
37.
法律语言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准确性。而实际上,为了使得法律语言更具准确性,法律语言在很多情况下也要借助于模糊语言的使用。结合实例,探讨了法律语言中模糊语言使用的原因以及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38.
在生态危机时代,英国当代桂冠诗人特德.休斯(Ted Hughes,1930-1998)为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在诗学上不懈追求。其生态诗学探索之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动物诗歌对人性的揭露和自然本质力量的塑造;中期叙事诗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和试图将后现代西方人与外在自然融在一起的渴望;后期诗歌对回归自然的倡导。他的诗歌不仅为沉寂的战后英国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人们从理性主义的压力下解脱出来,重新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39.
现代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运用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精当的语言描绘"老纽约"贵族女性的生活,从独特的视角探讨上流社会女性的命运和地位.文章在仔细研读作品的基础上,分析华顿小说创作的女性主义内涵,认为小说家通过对这些贵族女性的遭遇以及她们在社会环境中的错置的深刻摹写,揭示出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的从属位置,以及她们反抗的声音和日益增强的女性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40.
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对低调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解释了低调在交际中的功能。笔者认为,低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但它并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修辞手段,它的频繁使用说明它是构成人们的修辞思维方式的一个部分,而它在英语和汉语中的语用差异也反映了文化模型对认知和语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