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8篇
民族学   21篇
丛书文集   101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9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东京湾"史称北圻,该地区在历史上长期属于中国.后来,东京湾的北圻与交趾支那的南圻,共同形成了"大越国",其文化始终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法国入华耶稣会士罗历山于1650年出版的<东京王国史>全面介绍了北圻地区的历史与文化,指出了该地区完全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围.本人仅根据罗历山之书,对北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作了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72.
王宇信 《殷都学刊》2002,(2):110-112
河南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 ,从 1 91 2年诞生至今已走过了 90年的历程。我国近代新型学校的创办 ,是近代资产阶级文化发展的产物。最早 1 895年创办了天津大学 ,其后不久 ,1 898年戊戌变法运动中 ,又创办了北京大学。自此以后 ,新式大学在各地陆续创办 ,诸如 1 90 1年山东大学诞生、1 90 2年南京大学诞生、1 90 4年南开大学诞生、1 90 5年复旦大学诞生、1 91 1年清华大学诞生 ,随之其后创办的便是河南大学了。从创建的历史来看 ,河南大学在全国高校中应属较早的一批。中原大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河…  相似文献   
73.
家谱或族谱历来是历史学家分析的重要对象.民族学家认为,这些谱牒对于族群认同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福建少数民族某些族群的认同问题提出与其他学者不同的看法,指出应该重视族群认同的层次性,全面地理解所谓虚构谱牒的真实社会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74.
宋培军 《文史哲》2015,(2):149-163,168
黑格尔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民族"的发展有主辅两条线,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展现的生产方式序列,是个人生产力发展作为"历史动因"在温带亚欧大陆这一时空维度上的"世界历史民族"主线。"世界历史民族"的型塑应该包括两种意义上的社会存在,一个是经济基础,另一个是社会基础,而不能局限于等同于前者的社会物质生产力。马克思通过"亚细亚的生产方式"这一文明史起点的创设,超越了黑格尔把波斯作为"世界历史起点"而把印度、蒙古乃至中国排除"世界历史的局外"这样的"地中海中心论"预设,并且把西方"陪伴着历史"的时段延伸到"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大工业的现代时期,进而揭示了"边界"地带对于大国史、全球史的世界历史意义。"游牧的生产方式"对"亚细亚的生产方式"构成黑格尔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的"陪伴"关系,它把马克思的"红金主辅线历史观"形象地描画、铺展在中华大地上,其与西欧道路所呈现的世界历史民族主线序列有所不同,但并不自外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马克思的生产方式序列。  相似文献   
75.
谢济 《殷都学刊》2007,(1):33-35
林沄先生以字体为标准,指出《甲骨文合集》第四期卜旬辞一部分应上移到第三期,以消除卜旬辞分期的奇特现象。其实,《合集》没有错误。林先生说字体是甲骨文断代的唯一标准,是片面的;董作宾先生的十项标准在实践中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76.
张一博 《江海学刊》2022,(2):172-184+256
16世纪以来,随着传教士进入中国,大量有关中国的作品在欧洲涌现。基于圣经的历史书写传统遭受冲击,如何将中国历史整合进世界历史中,成为当时学者们所关切的问题。其中,由英国多位学者在18世纪集体编纂的《普遍史》(Universal History)也处于这一思潮之中。他们将中国上古历史与圣经叙事相比附,协调中国上古史与圣经编年的矛盾,以解决欧洲思想内部危机;通过讨论中国宗教,为基督教在中国传播提供合法性。该书出版后,在知识界曾风靡一时,“萨尔普遍史”中所塑造的中国形象在西方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7.
以中国科学社为代表的近代学会,既是中国现代学术体制化的结果,也是中国现代学术建制化的重要标识。尽管中国没有适合英国皇家学会类型的学术体制生长的合适土壤,真正主导民国学术研究发展者为国立中央研究院这样的法国国家科学院类型的学术机构,但以中国科学社为代表的近代学会仍以突出的贡献促进了中国现代学术制度化进程。中国科学社举办学术年会、研究所及其他学术设施,对推动现代学术体制的确立起了重大作用,堪称近代学会推进民国学术发展之典范。  相似文献   
78.
五四东西文化论战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件影响非常深远的大事。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从论战发生的背景、论战的概况以及对论战的评价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研究中还存在着非历史主义的倾向,二是系统性不够,三是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9.
清代是新疆多民族共存格局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新疆各民族进一步融入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时期。在新疆多民族共存格局形成和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屯垦是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该文认为,清代新疆屯垦,实现了清朝对新疆的统一,使得新疆与内地之间的政治藩篱不复存在,新疆地区的各民族共处于同一个国家之中,并在长期融合的基础上,新疆各民族形成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相似文献   
80.
杨博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3):140-148
刘髆、刘贺父子因当世大儒的师承辅弼,得以汇通“六艺”、兼习《五经》,既构建了刘贺本人“簪笔持牍趋谒”的儒生形貌,又为西汉前、中期儒门典籍的贵族官学传承提供了鲜活视角.刘贺本人对《论语》《孝经》的熟悉,对《诗经》的诵习,验证了通经之前皆先通《论语》《孝经》的传统认识;其墓中所出简本《易》《春秋》《诗》系于王吉,《诗》《礼》又见于王式,修正了西汉时期“汉博士皆专经教授”的论断,其时实应“不限于专治一经”;简本《礼记》诸篇与《王会饮仪》的单篇别行状态,既体现与“礼”相涉的有《礼经》学者与汉“仪”学者两种,又反映出宣帝时期《礼》博士的设置情况.简本所见西汉前、中期《诗经》《论语》乃至《礼记》等“六艺”典籍流传的复杂情况,远非《汉书·艺文志》的概略归结所能总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