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5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37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546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57篇
丛书文集   1517篇
理论方法论   146篇
综合类   1791篇
社会学   108篇
统计学   43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公权在本质上属于私权的另一种表达。当代法律结构中公法与私法的交汇与融合,以及公权介入私权领域对私权顺利行使所具有的促进作用等,成为私法中公权规范引入的基本依据和制度基础。在现行民法典中公权规范主要体现在宪法目标条款的引入,国家及专门机关对平等民事主体民事权益的保护和合法限制等方面。由于民法典自身私法属性的制约以及公权介入的目的在于增进私权的实现,民法典中公权的介入存在必要的限度。从更为积极的角度理顺民法典中私权与公权的内在关系,消除两者的内在冲突和矛盾,需要在民法典与其他法律规范互动的层面上实现公权与私权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4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是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政治仪式作为国家政治社会化途径之一,本身就是以国家为单元的共同体凝聚机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过程中,政治仪式作为重要形式与展开路径,以其特有的时间性、空间性、公共性、共同性特征,推动了在中华民族主权国家内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中心的记忆刻写、在场体悟、价值引导、文化信仰、情感认同、行为规范等叙事实践,多维多层次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性内核。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新时代,需要充分认识政治仪式的政治社会化功能,挖掘其承载的共同性价值,拓展其民族共同体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43.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间存在高度相似性,其实质上是一种竞合冲突。本文拟从基础理论和法律性质两个层面辨析两诉异同,分析两诉在诉讼主体、诉讼客体和法律后果等方面的竞合表现,在此竞合关系下,二者的衔接适用易产生一案两诉浪费司法资源和衔接程序不当、威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存留等问题。以类型化思维处理两诉关系是当前二者衔接适用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规避现有制度弊端的基础上,考虑将两诉进行适当调整后仍保持独立,发挥各自制度的优势以达到救济目的;待制度发展成熟后可通过协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进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来厘清两诉的分工和衔接,以更好完善衔接路径,发挥制度合力,共同救济环境损害。而从根本上解决两诉衔接的制度问题,需要在民法生态化背景下,结合环境法与生态化民法典,发展系统化、整体化的法律救济制度,以回应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  相似文献   
44.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年数据,使用Ordered Logit回归方法研究不同生育政策背景下育龄妇女的生育行为,同时将生育意愿作为中介变量,进一步探究生育政策对育龄妇女生育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生育政策会影响育龄妇女的生育行为,一类、二类生育政策较严格地区的育龄妇女倾向生育1个孩子,三类、四类生育政策较宽松地区的育龄妇女倾向生育2个孩子,生育政策对生育行为产生显著影响。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KHB方法验证了生育意愿的中介效应,发现生育意愿对生育行为也有显著影响且影响程度高于生育政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这解释了生育政策放宽后,我国的生育率短暂上升后又下降的现象。总体而言,育龄妇女的生育行为受家庭、社会和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应创造"生育友好"的家庭、社会环境并完善生育福利政策,提升妇女的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45.
基于2019年三峡库区移民生计专题调查数据,采用OLS、PSM以及分位数回归模型比较分析了移民生计资本的变化以及自致努力与政府扶持对移民生计资本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三峡水电工程移民搬迁显著减少了移民生计资本,且对外迁安置移民生计资本的负向影响比就地安置移民更大;自致努力与政府扶持均能显著增加移民生计资本,但政府扶持对移民生计资本的回报率显著低于就近安置地原居民,自致努力对生计资本的回报率在移民与就近安置地原居民中没有显著差异,该结论没有受到安置方式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随着生计资本分位点的提高,自致努力和政府扶持对移民生计资本的提升效应呈现递增趋势,这会扩大移民之间的生计资本差距。据此提出依据不同参照群体完善移民生计资本恢复和发展的评价制度,建立自致努力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移民生计资本培育路径,同时加快缩小移民内部群体间生计资本差距等建议。  相似文献   
46.
提升应急响应过程中的组织协调效率是地震应急管理研究的重要议题。选取云南省鲁甸、景谷、盈江三个近年来发生过强烈地震的县为研究案例,从协作网络动态演化的视角切入,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政府在不同地震应急管理阶段的网络拓扑图,并通过UCINET对整体网和网络节点相关测度进行分析,对政府地震灾害应急管理协作网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圈层结构是县级政府在地震应急管理协作全过程中的主要形态;震情矛盾、职权结构是塑造地震应急管理协作网络形态的主要因素,决定命令、资源、信息三大协作要素的内容与流向。  相似文献   
47.
第三次分配在中国推动共同富裕迈入新阶段的当下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国家社会关系视角,将第三次分配划分为强政府大社会、弱政府大社会、强政府小社会、弱政府小社会4种实践模式。美国第三次分配建构起了弱政府大社会实践模式,以社会主导、政府监管、政治中立为主要特征。工具理性是美国第三次分配的成功经验,形成了文化、组织、制度及技术“四位一体”的逻辑理路。隐藏在工具理性外衣下的阶级理性是美国第三次分配的失败教训,在阶级理性思维影响下,社会“私”的方面被放大,形成了以捐赠者为中心的家长制作风。中国第三次分配是先富带动后富、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它深嵌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第三次分配不能照搬美国模式,需要在充分吸收工具理性和摒弃阶级理性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塑造强政府大社会模式,将中国文化要素融入制度体系,增强第三次分配主体规范性,加大第三次分配激励力度,完善第三次分配监管体系,持续并高度关注贫困人群。  相似文献   
48.
唯物史观目前主要用于定性地解释某些宏观政治问题,而其解释人类日常生活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利用,解释力缺失已经成为新时代该理论大众化进程中面临的最大“瓶颈”。无论从哪个方面去审视,生产方式在整个唯物史观体系中都具有不可置疑的核心地位,故应以生产方式为核心构建新的解释应用话语体系,这样做既体现对马克思主义原典的忠实捍卫,又能对传统理论解释体系中存在的疏漏加以完善,同时较好地弥补理论解释力不足的缺憾。近十年教学实践的开展和验证,使青年学生不但亲身体会到创新体系所具有的强大解释力,而且有利于培育和塑造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对当前大力促进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49.
从成本角度分析电子政务服务集成模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邓崧  白庆华  彭艳 《管理科学》2005,18(4):58-62
从信息集成和业务集成的角度将电子政务服务分成了4种模型,对各种模型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和比较.在进行一定简化假设的基础上,对各模型中的用户成本和政府成本等做了定量的评估分析,认为有信息集成和业务集成的电子政务服务模型最能减少用户成本和社会成本,而合理的政府业务流程重组是减少政府成本的关键.  相似文献   
50.
云南的政区地名始于西汉中期,此后一直处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汉代至魏晋南北朝,其大体上呈延续发展的情形,相对稳定而又逐渐变化,各朝代相对于前代都有数量不等的一些增减,改易也时有发生。隋至唐前期,一种基本上是全新的政区格局经两个王朝前后相继的积极经营而建立起来,从而诞生了一个新的政区地名组群,将云南政区地名的发展史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唐代以来的政区地名在这一阶段经历了整体性的、大幅度的更迭。导致这一次大变迁的原因,一是云南各地部族分化状况的较大变化,二是羁縻政区制在云南地区的普遍推行,三是隋唐政区层级制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