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6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改进中小学校特别是乡镇学校的管理,促进县区基础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是中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生学校的学校管理"项目在西部地区中小学学校进行的管理改进策略探索,克服了中小学学校管理中"以学生中心"知行不一以及缺乏整体改进两个突出问题,其成效具体体现在:从儿童视角审视、反思和改进学校工作;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进行系统化和具体化表述;以学生为中心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以爱生学校标准为导向对学校管理改进进行持续监测与评估;在专家指导下和推动学生参与上建立多元参与的学校管理自主改进机制。这些经验对该项目在中国中东部地区的推广,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2.
"图像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视看和认知方式.图像的功能发生了异化,人们服从和遵从于图像所传递的信息和价值观.图像控制着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各种道德问题也随之出现,主要表现为窥视行为反映出的道德堕落、网络谣言泛滥反馈出的道德失范以及图像作品庸俗与图像审美异化."图像时代"道德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当前的道德建设机制不能有效解决"图像时代"的道德问题、网络世界成为道德问题的最大产地和载体、图像世界监管难度大以及行为主体道德意识薄弱等造成的.解决"图像时代"背景下的道德问题必须培养文明自律的图像行为,提高图像主体的自律自觉性;法律法规协同群众监督,增强图像行为的他律约束性;建立学校德育长效机制,久久为功解决图像道德问题;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则是要以人为本,回归人民的真实需求.  相似文献   
73.
作为中越边境跨境民族共同体的传统行为,中越边民通婚并未因两国相关法律制度的排斥而中断,但却因之而给入境通婚的越南女性及其家庭、子女的权益、以及主权国家的边境管理和边疆治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难题。通过对位于中越边境前沿地带的云南麻栗坡县马崩村边民通婚的调查研究表明:便利的地理是导致边民通婚的自然基础,作为以民族情感和文化根源建构出的核心共同体、边境地区远离政治国家权力中心的特殊生活场域、以及两国边民在地缘、族缘、血缘的亘久认同依然是促成中越边民跨境通婚的重要动因;中越两国在人口、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差异或互补也是中越边民通婚不可忽视的现实促动因素。  相似文献   
74.
毛泽东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毛泽东自觉传承并极大升华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认识,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论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立场上,从历史、价值和实践三重维度重温毛泽东爱国主义论述,从中汲取丰富的奋斗动力和思想营养,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75.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国家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紧密契合,党的建设同样是治理的过程。党的十九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开启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时代,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基层既是治理的重点,也是治理的难点。因此,我们有必要基于现代化的目标建构科学合理、健全完备、相互衔接的基层党组织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实践表明,实现基层党组织治理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要前提是要秉持理念的现代化;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治理的科学化、推进治理的法治化,增强治理的制度化、提升治理的民主化、拓展治理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76.
精神富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题中之意,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教育发展中,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使人们精神富有可衡量与可测度。根据时代新人使命和青年成长成才规律,将新时代大学生精神富有评价指标体系整合为知识文化、思想觉悟、道德情操、法治素养、精神风貌五个方面,每个方面从不同维度设置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依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精神富有的内涵与表现等提炼出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精神富有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时代性、动态性等特征,因此,需结合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发展完善其具体内容,同时对大学生精神富有状态进行动态跟踪,以期发现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7.
弗雷泽提出的正义主体表现为国家公民、跨国界的人类整体或是跨国界的群体。弗雷泽在“所有人受影响原则”这种主体机制的指导下建立起正义的第三个维度即政治社会领域的“参与平等”,这种建构必须依赖于公共领域的平台。与哈贝马斯不同,弗雷泽将参与平等的正义诉诸于建立起复合多元文化差异的公共领域交往空间。  相似文献   
78.
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提供的知识图谱,系统梳理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期刊,通过对研究文献发文量、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的分析,对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趋势进行梳理。研究发现,抑郁症、社会支持是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研究的共同热点;心理问题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问题是该领域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79.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自然观中国化时代化的结晶,反映了自然环境与社会财富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通过人化自然创造“绿水青山”进而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过程既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塑造过程,诠释了生态文明的完整内涵。原本不适宜人居住的云南省元阳县南沙镇呼山村,在政府和多民族移民久久为功的共同努力下,攻克重重困难,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绿水青山”,实现乡村自然生态振兴,又在生活实践和治理实践中建设和美家园,促成乡村人文生态振兴。这一家园建构目标的达成,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80.
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的形成,国内外学界主要存在“构建”与“原生”之争。国内有学者进行了“第三种”阐释,并体现出多学科的差异。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少数民族的“构建性”,“族类群体”在近代以来的“转换再造”是对西方构建论“凭空杜撰少数民族”和国内学界传统认知中的“少数民族历史上就有”的超越和发展。承认少数民族的构建性不是要否定少数民族的族类历史,而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中国民族结构、民族格局的现代演变和生成过程,学会用动态的思维理解民族现象,进而更好地落实当前所开展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