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6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我国政府采购发展较快,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把握我国政府采购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完善政府采购。今后,我国政府采购主要有六大发展趋势,即政府采购法规不断完善,采购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不断加强,电子化政府采购不断推进,政府采购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加入《政府采购协议》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结构的继续调整,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管类专业属于综合应用性学科,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高校必须把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控制的未来趋势,通过全面的质量控制机制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我国对词汇语用问题的关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对国外理论的引进、吸收和应用;(2)对词汇歧义、一词多义、语用异常、形容词语用意义、词汇阻遏、词汇语用学与构词、修辞、语篇等词汇语用问题的探讨,及英汉语词汇语用问题对比研究;(3)词汇语用理论在教学和翻译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4.
推进我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特色在于:它是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的城市化道路,与新型工业化相结合的城市化道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与制度变革相伴随的城市化道路,政府作用相对较强的城市化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十七年”小说版本修改的原因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年”小说在经典化过程中历经多次修改,形成一个初版本多个修改本的文艺形态。其修改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一是中外文艺修改传统的当代影响;二是意识形态、审查制度、传播方式、语言规范、文学成规、政治主体的召唤、读者的批评等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三是作者自身出于艺术完善的考虑。  相似文献   
16.
生态经济的本质在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其根源在于人自身的和谐。和谐是一个系统的和谐,老子的关于“道”学说是基于对宇宙万物的宏观考察和辩证的思考基础上形成的系统学说。其“天人合一”的思想、无为、无欲的思想对于当前生态经济的教育和践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促进城乡要素互动、化解食品安全危机,为生态中国建设提供经验和范式借鉴,从德国市民“小果菜园”的发展概况、历史由来、法律地位、管理模式、社会价值、生态效应六个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市民“小果菜园”在德国已遍地开花,历史悠久,其发展还受到专门法律的保护和规范,管理模式成熟,社会价值多维,生态效应明显。〖JP2〗市民“小果菜园”符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符合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主张,也符合中国市民的消费发展需求,试点和发展我国市民“小果菜园”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时机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处于不断扩大的趋势,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城乡二元体制。一种解释认为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根源在于"奥尔森困境",但从中国的实践可以看出,随着我国农民数量的不断减少,并未出现所谓的"奥尔森困境"。事实上,中国长期农民权利的弱化,制度成因在于农民弱势的社会等级制度,而隐藏在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由于农民利益集团的缺失,因而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打破目前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19.
"之-、以-"类双音节方位后置词结构的产生时期较早,先秦时期已经有这种用法;"-面、-边、-头"和"之-、以-"类双音节方位名词的出现时期较晚,从魏晋南北朝以后逐渐产生。  相似文献   
20.
社会触动是指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触动"。正面社会触动的生成逻辑是"趋同",即外在的活动(刺激)与触动对象内心的情感(经历或欲求)具有某些相同特征;反面社会触动的生成逻辑是"避同",即触动对象内心要尽力避免发生与外在的活动(刺激)相同或相似的结果。正面社会触动要多"求同",目的是"求同利";反面社会触动要力"避同",目的是"避同害"。正反触动机制结合使用效果更佳。社会触动机制可用西方社会说服理论加以观照和解释。社会触动机制还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如微观上对于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中观上对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宏观上对于促进和谐中国建设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