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57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74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戴来小说的独特个性在于她以一种超然的、非道德判断的伦理态度观照、展现现代社会边缘人群在价值观念嬗变、精神向度迷失、传统和现代道德伦理体系解体的社会转型时期的病态生存境况,在日常生活尤其是爱欲书写中述说生命存在、情爱理想、精神追求等在终极意义上的无望、感伤、迷茫,为不同生存境遇下人物困顿的灵魂立言。如卡夫卡一样,以诗人式的奇想,在绝望中重新唤起我们对充满希望的通达的生命世界的梦想。  相似文献   
32.
战国秦汉间是黄帝传说发展演变的重要阶段,而黄老学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产生并兴盛起来的,二者发展变化的轨迹几乎就是同步的。因此,黄帝传说的演变就为我们探讨黄老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视角。黄帝崇拜起于战国,秦时减弱,汉初盛极一时,武帝时又发生了转向。以此为切入点,通过与世传的及出土的文献材料相印证,黄老学由早期的道法结合到汉初的无为而治,再到后来的清静养生,其发生发展的原因及阶段性特点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33.
中国乡村社会自1950年代以来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变革,人民公社、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土地流转等农村政策的实行不可避免地对农民的心灵形成冲击和震荡。当代文坛的作家们忠实记录了旋涡中农民内心的矛盾冲突,农民心理写作也成为中国当代小说一个重要内容。中原作家李佩甫的农民书写在整个当代小说中具有代表性。他不仅展现了独具特色的中原乡村风土人情,更对中原农民不同时期的心理变迁进行了系统的描摹刻绘。中原农民心理无论是在土地意识、伦理思想还是城乡观念方面都呈现出因时代变革而产生的巨大差异,其演变轨迹也折射了复杂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34.
魏晋志怪小说具有奇丽幽密的特征,其中的动物幻化故事更是充满着神秘色彩。人与动物之间、鬼魅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变幻充满虚幻感,但这些动物幻化故事又处处弥漫着人情味和世俗气。深入研究这些经以人情、纬以神秘的动物幻化故事,可以发现:魏晋人在书写这些故事时把它们当成了真实的客观存在和平常的生活琐事。  相似文献   
35.
词的确定和汉语拼音正词法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的确定是“词式书写”的前提条件。汉语词的确定尽管很复杂,但依然具有可行性。本文从“词”的定义的分析入手,提出确定词的通用、典型、系统、柔性等原则及具体方法,并对现行的汉语拼音正词法提出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36.
严复一生都处在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艰难时期,他始终心系祖国的前途,具有十分鲜明的爱国情怀。他的这一爱国情怀不仅对当时的历史环境产生很大影响,而且一直影响到中国当代。  相似文献   
37.
茅盾的经典散文《白杨礼赞》呈现了新的写作姿态,进而标识了中国现代抒情散文的转折。它的诞生与茅盾的西北旅行和西北发现紧密相关。《白杨礼赞》所呈现出的新的意象和新的情感是20世纪40年代文学的重要表征之一。《白杨礼赞》开启了新的写作范式,同时也影响了现代抒情散文文脉的流延。  相似文献   
38.
《民工》完全是站在农村、农民、农民工的立场看待、研究农村、农民、城市、城市人,以农村、农民、农民工的感受演绎故事。电视剧采取追踪的手法,从农村到城市,全景式地展示了农民在黄土地上的原生态、从农村移居城市成为农民工的再生态。《民工》从农民工的视角表现农民工,以农民工的思维思考、表达农民工问题,是让人能够进入故事中心的关键,也是电视剧震撼灵魂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9.
"来"在"(PP/VP)+来+VP"句式中的功能纷繁复杂,以往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个性的挖掘,进而不断地分裂出新的属性。而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那些分布于不同句法环境中的"来",虽表现不同,但其本质上还都保留了"位移"这一核心特征,因此在属性上仍可统一处理为动词。  相似文献   
40.
吴圣刚 《中州学刊》2007,(2):241-244
从本质上说,流行文化就是广泛通行于社会大众层面的一种文化形态。流行文化与精英文化或高雅艺术有明显区别,它是一种消费性、娱乐性的文化类型,其基本面孔和蕴涵的文化信息在更多的情形下趋同于大众文化。流行文化具有世俗性、反常性、广泛性、娱乐性、时尚化、形式化等现时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