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56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74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嘉尔曼渴望摆脱任何形式的束缚,她唯一追求的是绝对的自由,她是自由的象征,梅里美借嘉尔曼这一形象,阐释了自己独特的自由观,把自己心中对自由的幻梦形象化。  相似文献   
72.
英雄的退却与文学的迷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圣刚 《江汉论坛》2007,(8):138-140
中国当代文学的边缘化和迷失的原因在于英雄从文学中退却、文学自身的沉沦.渴望英雄、崇尚英雄乃人类社会普遍的文化心理.人类的生存状态既有平庸、琐碎,也有伟大、崇高,但人类总是渴望伟大和崇高.英雄主义对文学具有不可缺少的价值和魅力.大凡名著之所以不朽,最根本的就是表现了人类伟大的人性、伟大的历史,具有史诗的价值.因此,作家回归崇高,英雄回归文学是当代文学崛起、重铸辉煌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73.
《诗经》时代对男女两性的品貌审美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标准:男性美表现为孔武有力、丰满富态、有威有仪、从容不迫、有仁义君子之风;女性美则主要表现为仪态娴雅、丰满白皙、巧笑美目.当然,由于上层贵族与平民百姓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的不同,对美也有不同的理解与追求.《诗经》时代的品貌审美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时代文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74.
张振龙 《江汉论坛》2004,1(10):113-115
建安二十三年(218)文人集团自动解体后,曹氏兄弟除文学创作、文学品评活动外,与文学相关的活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文集的整理与类书的编纂、曹植晚年的迁徙生活与梵呗新声,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对他们的文学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古代小说研究有着漫长而悠久的历史。隶属于古代小说研究系列的小说流派研究,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走过了艰难而曲折的路径。1949—1976年期间小说流派的研究,明显地隶属于小说史的研究,专门关注小说流派的研究几近空白;1977年至今,这一时期学术领域异常活跃,多元化的研究方法蔚然成风,小说史研究空前繁荣,小说流派研究也渐成气候并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76.
建安文人的文学品评是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第一个文学品评高峰,与前此相比,呈现着鲜明的特征:其一,绝大多数文学品评是对建安时期作家作品的品评及对自己创作体验的描述,彰显出强烈的当代意识,真正具有了品评文学的意义;其二,较少受政治的干预,保持了文学品评本身相对的独立品格;其三,有一个迅速深化、由量到质的跨跃式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77.
面向信息处理的“一标三句式”复句层次关系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句层次关系识别对计算语言学句法分析和复句信息工程意义重大。为解决关系标记显现不充足给复句层次关系识别所带来的困扰,需要充分挖掘可供计算机理解的复句关联的形式化句法语义知识。研究探讨分句主语指称一致性和谓语语义相关性对分句语义关联的影响,并深入分析4种联结模式的"一标三句式"复句的句法语义特点,可总结提取了9条层次关系判定规则,以此为复句层次关系识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8.
每个时代文学经典价值的发现与阐释,都要经过一个经典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媒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传媒影响下,文学批评不仅指认经典,而且会改写经典的生成方式,推动文学作品放弃旧观念,走向文学经典的核心位置。《小鲍庄》发表后,传统文学批评把它纳入"反思文学"范畴,但在"寻根文学"兴起后,文学批评的重点转向小说的传统文化,将其纳入"寻根文学"批评领域,重塑了作家的认同。以媒介为中心,多种合力使作品在文学史中的位置发生了移动,从而居于"寻根文学"的中心。  相似文献   
79.
作为新兴的文学现象,许多学者以其他学科或者西方文艺思想为理论基础对网络文学作出正面或负面的评价;而一直无人证明作为我国古典文艺理论大成之作的《文心雕龙》的文论思想对网络文学进行阐释的有效性。从网络文学的思想、形式和创作技法等方面尝试运用《文心雕龙》之中的"心"、"通变"、"夸饰"等文艺原理进行分析对比,可知《文心雕龙》阐释网络文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0.
《南都学坛》2016,(2):43-47
20世纪30年代初期,为了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严格控制,蒋介石政府发动了民族主义文艺运动,意在阻止左翼文学的迅猛发展。但是,由于民族主义文艺本身具有矛盾性特征,加上受到左翼作家的共同抵制,这股文学思潮在左右夹击之中迅速失去现实基础。作为国民党文艺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主义文艺和三民主义文艺具有显著差异,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