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86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374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789篇
人才学   81篇
人口学   346篇
丛书文集   3403篇
理论方法论   3246篇
综合类   5268篇
社会学   282篇
统计学   27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416篇
  2013年   401篇
  2012年   410篇
  2011年   605篇
  2010年   964篇
  2009年   1185篇
  2008年   1037篇
  2007年   1219篇
  2006年   1309篇
  2005年   1105篇
  2004年   927篇
  2003年   805篇
  2002年   753篇
  2001年   764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借鉴环境影响随机模型,构建了碳排放驱动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以重工业为主导的背景下,在政府发展经济和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双重驱动下,城市化、居民消费增长、经济发展等都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动因,而能源消耗结构优化才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因此,要减少碳排放只有倡导低碳生活、改善能源消耗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切实、有效地实现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992.
少数民族通过两种模式来完成城市文化适应,一是基于“人口流动”的少数民族移居城市而发生的文化适应;二是基于“文化流动”的农牧区城市文化适应,也就是农牧区文化的城市化。通过“人口流动”和“文化流动”两种不同的适应模式分析哈萨克族城市文化适应,讨论农牧区哈萨克族的城市文化输入及适应情况,有助于我们了解哈萨克族实现城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3.
元明清时期,格鲁派在蒙古上层的挟持下,依托寺院、活佛、信众及属寺与供奉道场不断发展壮大。贡本(塔尔寺)地处“汉藏黄金桥”中间站,是藏、蒙、汉及其他民族相互交流的纽带,特别是贡本接纳和供奉许多蒙古活佛,与蒙古信众确立了牢靠的供施关系,并在蒙古地区创建属寺和加强与其他寺院的宗教互动。广施福泽。  相似文献   
994.
藏族天文历算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藏区建立学校教育体系之前,藏族天文历算的主要传承机构是藏传佛教寺院中的时轮学院,即"丁科尔扎仓",该学院在继承和发展藏族天文历算、培养历算人才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拉卜楞寺和塔尔寺的时轮学院历史久远,堪称藏族科技教育史上的奇葩。以历史文献和实地调研相结合,概述藏族天文历算在寺院教育中的传承历史、现状以及原因等,旨在了解这一传统文化在寺院教育中的传承情况。  相似文献   
995.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始于夏商两朝所宣扬的的神权法思想以及西周时期周公旦提出的"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等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发生重大变革,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学派和众多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其中儒家重视道德教化,主张先富后教、德刑结合,反对轻罪重罚、族刑诛连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形成有较大贡献。神权法思想也开始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儒家所倡导的重民轻神的主张,发展到汉朝时期董仲舒以"天人感应"给君主至尊无上的地位和实施统治提供理论依据,使得神权法思想为随后形成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所吸收,长期起着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重要精神支柱作用。  相似文献   
996.
汉语西北方言,指陕、甘、宁、新、青5省的官话方言。西北方言以一致性强著称,它是如何形成的,至今没有一个系统的结论。如何建立以《切韵》为代表的中古音和现代西北各地方言的联系,一直是没有完全解决的课题。我们从西北方言历史音韵学研究的材料和方法入手,按照时间顺序检讨了唐以后西北汉语方言语音的研究概况和主要成果,对今天西北汉语方言的来源和形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明清时期的西北汉语方言已经属于官话。  相似文献   
997.
民族地区"新失业群体"问题主要表现为新生代农民工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本文从"新失业群体"共有的一般特征分析了民族地区新生代农民工转移就业的现状、特征及途径,寻求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998.
"领羊"是存在于甘肃汉藏边界地带的一种祖先祭祀仪式,现主要分布于甘肃兰州、定西、天水、庆阳等地的汉族农村,而与"领羊"类似的祭祀仪式也散见于甘南迭部和宗曲流域的湟中等藏区的山神祭祀仪式中。"领羊"祖先祭祀仪式的关键方式是用水或酒在献祭用的羊身上擦拭使其颤栗,羊颤栗的动作被视作亡魂接受献祭。本文借用英国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Victor Witter Turner)在研究非洲等地宗教仪式和欧洲的朝圣仪式时反复提到的"阈限"或"临界"(liminal)概念和范式.对"领羊"仪式进行了解读。文中所列举的仪式细节来自本文作者之一于2010年夏季在兰州秦川镇和定西安定区的实地观察资料。通过"交融"或"共睦状"(Communitas)的视角考察人们在"领羊"仪式过程中地位的变化和家庭矛盾的解决,分析人们如何在仪式的神圣性帮助下维护家庭关系。可以看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攒的矛盾会在仪式过程集中反映出来,经过交融或共睦状态促成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社会结构的固化。  相似文献   
999.
"河湟"地区是中国西北多元民族文化共生的典型区域。"以水为据"梳理该地区少数民族聚落的分布特征,为该地区民族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河湟地区多元文化反映了西北民族文化分布格局,少数民族人口的时空变迁,少数民族文化与自然环境间的调试关系等,对于研究民族文化地理空间具有重要价值。河湟地区是整个西北民族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汉藏边界民族文化研究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大西部开发的力度,多次出台有关支持政策,其落实将涉及到一系列宏观层面的地方政府决策、微观层面的企事业单位决策,如何提高其准确性和有效性就显得愈加重要。实物期权方法已被证明在这一方面具有独到的长处。本研究通过多种文献的梳理归纳,理清脉络,提出"时间→空间→综合"抉择框架。将实物期权由罗列式层次提高到系统化层次,由枚举式的一一阐述推进到有机的整体组合,使其在西部持续开发的决策中更加易于掌握、易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