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246篇
理论方法论   45篇
综合类   182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61.
公民,人民,平民以及天赋人权,公民权利,国家权力等概念在政治学的理论与实践中极易被混淆或误用,而仅从概念本身的特征进行区分又对它们之间内在渊源的联系有所忽略,原初公民与现代公民的区别在于权利与义务是否对策,原初公民权利与现代公民权利的不同在于权利与权力的界限是否分明,同时,民族国家的产生与代议民主的确立在这两次转变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刘霖  秦宛顺 《统计研究》2005,22(1):67-5
一、引言中国幅员辽阔 ,各省区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乃至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相对而言 ,在一个特定的省份 ,或者更进一步 ,在一个特定的地区 ,其不同的县市之间的差异就会明显缩小。道理不言而喻———这些县市在自然条件、政府对社会经济的管理模式和力度、历史文化乃至人们的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具有更多的共同点。若以一个省份内的各县域经济作为考察对象 ,很可能会出现聚类现象 ,即具有相同或相似经济特征的县汇聚成群 ,群与群之间呈现明显的差异。我们想知道的是 ,如果某些县在被管辖的政府层级上存在差异 ,那么…  相似文献   
63.
从表面上看,洛克的政治哲学是追随传统自然法的。但是如果对洛克有关自然状态、自然法、财产权、道德原则诸方面的理论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就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洛克实际上隐讳地拒斥了传统意义上的自然法教义,而转向了由霍布斯肇始的现代自然权利论。正是由此出发,洛克把他的政治哲学建立在了现实主艾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64.
论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执行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公共政策民主化的内在要求。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有利于增强公民对现存政治体系和公共政策执行内容的认知与支持,提升公共政策执行的绩效;有利于调适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和客体的利益矛盾,增强公共政策与公民需求之间的相互适应性;有助于消减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促进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社会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但由于受公民参与能力、政治文化、制度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程度较低。我们应通过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建立政府与公民双向沟通的公共政策执行机制;健全和拓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的渠道等途径扩大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65.
试论政府能力与有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政府作用出发 ,把政府能力界定为政府汲取公共资源和以这种资源向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 ,认为有效性是政府利用其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物品需求的结果。在此基础上 ,阐释了两者的关系以及政府能力转化为有效性的若干措施 ,指出了合法性与政府能力和有效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6.
“国家引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中国在迈向现代国家进程中表现出的显著特征,国家推动的发展战略以其“后发优势”引世界所瞩目。但是转型社会引发的复杂社会问题也在检视和挑战国家权威,国家自主性的合法性基础不仅体现在经济绩效上,而且更要体现在民众对国家的深度心理认同之上。国家自主性如何维系、如何克服自主性自身的悖论、如何吸纳市场经济和社会自治的改革需求成为探讨中国发展道路必须要解决的时代难题。  相似文献   
67.
文章详细阐述了当前我国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城市与农村对农民工的推、拉力作用。分析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变革,城市与农村对农民工进城的拉力和推力也正在发生变革,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情况。总体上,城市对农民工的拉力和农村对农民工的推力仍起主要作用,促进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68.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