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8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171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篇章、语篇、信息——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篇章"和"语篇"指的是同一种事物,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语篇分析就是把篇章跟语言的系统联系起来。作者认为,语篇有各种变体,语码变体跟语域、语类无关。文学语言的特殊性源于语法隐喻。从事语篇分析的学者都是从自己特定的角度出发的,如,批评话语分析、积极话语分析。很多意义是不能量化的,我们不仅要重视概念意义,也要重视人际意义。作者还论证了计算机对语篇分析、机器翻译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拱玉书等著《苏美尔、埃及及中国古文字比较研究》在象形字的性质和地位,传统六书的合理性,苏美尔十三书,文字与国家和文明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学术问题上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这一研究对中国比较文字学及文字学理论建构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3.
沼泽是贯穿谢默斯·希尼创作生涯的一个重要主题,并被赋予个人、家族、民族和历史等不同层面的象征含义.作为家族世居之地的沼泽代表了个人和家族的记忆,是诗人的代际之地;作为考古场域的沼泽代表了对往昔知识的好奇与探究,是思古的回忆之地;上演杀戮仪式的沼泽象征了诗人的民族记忆,成为诗人的纪念之地;而当诗人反思自己赋予杀戮以民族政治价值,转而揭示暴力造成的伤口时,沼泽则变成了创伤之地.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赋予沼泽平实的生活感、森然的仪式感、厚重的历史感、精确的抒情性,使诗人能够借助这片风景探索自我和群体、诗歌和社会、记忆和现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54.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开放精神的时代之一,胡人在其文化政治生活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以《太平广记》为主要参考文本,兼及正史、墓志的一些记载,考察其中关于在朝廷上活动的胡人的记载,同时注意到作为叙述者的汉人士族对于胡人的态度,尝试探讨来华胡人的文化认同、政治命运以及汉族士人对他们的态度,以期更好地理解唐宋之交文化心态、外交政策由开放走向封闭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55.
王鸿博 《南亚研究》2009,(2):151-159
殖民地时期的印度法律是英国法律与印度传统宗教法及地方习惯相冲突和妥协的产物。泰戈尔的短篇小说《原来如此》生动地描绘了这一法律移植过程中,印度教种姓社会内部出现的危机,农民和低等种姓在新土地法的规定下面临的生存压力。通过小说中对两代婆罗门地主形象的描写,泰戈尔运用“不可靠叙述”和颇具象征意义的场景描写,表示了对印度法律改革的忧虑与思索。  相似文献   
56.
近年来,我国对<圣经>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质的变化,除了出版多种版本的圣经故事和围绕<圣经>对西方文学、社会、政治及文化影响进行梳理和探讨之外,在全国范围内还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圣经>和基督教思想文化研究的学者,建立了研究中心或研究所,主办了<圣经>研究的期刊杂志,举办了国际和国内研讨会,并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比如在人民大学、河南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大和北京大学都聚集了一批与国际<圣经>研究接轨的学者.  相似文献   
57.
在欧阳修众多的诗文中,难能可贵的有一首专门描写日本刀的《日本刀歌》。《日本刀歌》不仅有相当的文学价值,还有相当的史料价值和思想文化价值,《日本刀歌》是中国文人对中世日本文化的一种诠释,更是研究古代到近代的中国文人的日本观、中日关系史、中日文化交流史的重要资料,所谓"以诗证史"者云。欧阳修的这番诠释,也影响了直到明清为止诸多中国知识分子的日本观。本文将试着结合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知识,对诗中诠释的日本文化及中日交流作一个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58.
《洛丽塔》中的水域和汽车是贯穿全篇的两个重要意象,也是透视男主人公亨伯特毁灭性命运的有效注解。水域指向亨伯特对永恒世界的超验渴望,他将之投射到现实中的女孩洛丽塔身上。汽车象征着物理世界中的动力,借此动力,亨伯特试图将他的想象世界强加于物理现实中,通过占据洛丽塔的肉体来实现某种永恒。在线性时间和他人主体性的客观现实下,亨伯特的妄念注定是失败的。他的悲剧根植于他对超越死亡限制的幻想世界的迷恋和试图消弭艺术领域与现实生活界限的行径,隐含着一种普遍性的人类悲剧命运底色。小说也暗示出一种偏执、妄诞的艺术立场所蕴含的致命危险,回应着纳博科夫要求对现实抱有清醒认知的艺术创作观念。  相似文献   
59.
伊斯兰教在伊斯兰文明中占有支配性的地位,伊斯兰文明具有政教合一、复古倾向、文化统一性以及因强大的适应能力导致的多样性和区域化倾向等文化特点。对于中国穆斯林中的回族而言,文化自觉包括对中华文明和儒家文化的研究,对伊斯兰文明的研究,以及对西方文明的研究。对于伊斯兰文明的研究,特别需要关注伊斯兰文明的网络结构以及伊斯兰文明对于当代社会的适应性。文化自觉的意识源自危机和危机感。近代以来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必须从文明内部寻找原因,并从内部和外部全方位寻找解决的办法。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文明的文化自觉可以从中国伊斯兰文化和域外伊斯兰文化中受益。  相似文献   
60.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反一体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演进,反对、抵制一体化的思想与行动一直此起彼伏,反一体化伴随着一体化进程的始终."反一体化"活动主要在国家、政党和民众三个层次上展开,遍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其动因主要在于一体化进程对利益的重新分配所引发的复杂利益冲突和传统主权观、民族主义思想与一体化现实之间产生的尖锐对立."反一体化"对一体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它是一体化前进的阻力,另一方面又对一体化的发展产生了建设性的影响,使一体化能够相对稳定地向前迈进.反一体化将长期存在,并在欧洲一体化的未来发展中继续发挥自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