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30篇
劳动科学   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03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运用200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了中国寿险业区域发展差异的回归方程。研究发现,教育水平和社会保障覆盖率的省际差异对于中国寿险业的区域发展差异不存在显著影响,中国寿险业区域发展的差距呈现缩小趋势。基于回归方程,对中国寿险业区域发展差异进行了不平等分解,结果显示,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是其寿险业发展差异的关键因素;区域金融业的发展差异对区域寿险业的影响,随着各地寿险业的不断发展而愈发明显。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2.
信息产业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利用贡献率指标,分析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对我国工业发展、扩大社会劳动力就业水平以及总体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了加快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3.
    
通过2000—201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得到了财富效应影响下的中国居民消费函数。运用FGLS方法,建立变截距随机效应模型,得到消费函数中各个财富效应的大小,并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4.
教育投资的地区差异问题不仅关系到教育机会均等,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我国教育投资的地区差异进行计量分析.  相似文献   
25.
简论网络经济对传统商学的 11大冲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经历了网络经济的大起和大落之后,作者冷静地分析了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的11大冲击,即网络经济对传统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冲击,对边际成本和收益理论的冲击,对传统供给和需求理论的冲击,对生产可能性边界理论的冲击,对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冲击,对大规模生产的冲击,创新了一些新定律,创新了一些经营管理观,创新了一些新经济的价值论,创新了一些发展论,带来了鼠标+水泥的“新融合论”。  相似文献   
26.
论闲暇消费     
本文对闲暇消费的特殊性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对闲暇消费的目标取向进行了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标准以供参考,最后从企业和政府的角度对闲暇消费的实际应用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27.
后WTO时期流通企业应加快增长式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由外延性为主向内涵式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8.
针对我国如何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困境并实现产业升级问题,基于2011—2020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创新性地构建反映企业转型升级的综合指数,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从微观机理上看,数字经济是通过增强企业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改善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渠道助推了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国有企业和成长性较低企业、制造业和非高技术产业、财政自主度较高和制度质量较低地区的子样本中,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综合来看,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了以自主创新能力、价值链位置攀升和经营效率所综合体现的企业转型升级。最后指出,我国应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加快数字产业化步伐,加速传统实体企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同时应避免“企业数字鸿沟”,为新发展阶段提升我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现企业价值链攀升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9.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以“数字技术”变革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时代,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巨大冲击和潜在的就业风险,主要包括新技术革命引发“机器换人”的就业替代效应、数字经济赋能绿色发展引发的技术性失业风险及新就业形态引发的劳动者权益保障缺失。这对我国稳定就业存量、扩大就业增量、优化就业结构和提升就业质量带来了新的挑战。切实防范和有效化解就业风险主要应对策略基础在“防”,重点在“治”,以“长效机制”为支撑,以重点群体为抓手,对于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30.
环境税和环境信息披露(EID)分别作为正式和非正式环境规制手段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和讨论,但是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单一环境规制的影响,较少关注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本文基于2012年139部门投入产出表和污染物排放数据,构建了中国环境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来分析EID质量改进对环境税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从经济影响看,EID质量的提高能够大幅抵消征收环境税带来的负面经济影响。在不考虑EID的情景下,GDP下降0.19%;在考虑EID质量改进的情景下,GDP仅下降0.10%。(2)从减排效果看,该调节作用在减排方面则呈现较强的异质性。一方面,SO2和NOX的排放呈现减少态势(-0.02%和-0.01%);另一方面,COD和NH3的排放却分别上涨0.01%和0.02%。(3)从影响程度看,EID质量的提高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远大于其对环境税减排效果的强化作用。此外,在行业层面,提高EID质量能够刺激能源消费由高排放的煤炭转变为低排放的能源产品。因此,在实施环境税政策的同时,要加强EID制度的建设,从而有效地降低减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