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03篇
理论方法论   49篇
综合类   451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文章在《文心雕龙·辨骚》中的“奇正华实”说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加以补论。其一,补充介绍齐梁时期孙子《兵法》的研究状况,由此考察孙子《兵法》在当时产生的文学影响,以及《兵法》对刘勰文学思想的影响和启迪;其二,在上一个层次的基础上,补充说明并论证“奇正转换”论是对作为艺术张力控制论的“奇正华实”说的补充。其三,刘勰引兵入文的“奇正”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43.
探讨了符号产品的生产机制问题,即在文化的发展中,符号的出现需要怎样的条件性,符号产品的丰富性、差异性背后有怎样的统一性。认为人对文化的自由创造只是一种幻觉;符号的生产是符号场的自我生产;符号场是诸符号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具有有机性、结构性、生长性;其以符号资源、符号资源在生产中的关系、符号资源的作用方式构成自己的生产方式;其联结着宏观与微观2个层面,对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发展有着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4.
翻译研究从结构主义的“原文至上”到解构主义、哲学解释学的张扬译者理解和阐释的权力和自由空间,都因为过于极端化地强调单一主体而无法为翻译实践提供确当的方法。作者从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出发,对翻译的主体重新作了划分,并对翻译主体间性的规范性进行阐述,认为各翻译主体间的合理交往为翻译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5.
余华带给我们什么——简析余华的“文革“叙事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华作品中的文革叙事几乎成为一种写作定式。这不仅包括典型的"文革"小说、正面描写"文革"场面的作品,也包括将"文革"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加以描述的作品。他从各个角度,以不同人的视角,写下自己关于"文革"的并不清晰的记忆,执着地将苦痛的东西撕裂给人看。余华叙写"文革",揭露了"文革"中暴力的深层机制和暴力的无意识根源,提醒中国人要反思而不是遗忘。  相似文献   
46.
虞山二冯诗歌评点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的虞山二冯是清代诗学走向学术化和专门化的开风气者,清代诗学研究者对二冯诗学的渊源及宗尚虽已有一些研究,但二冯诗学的学术特征,即从文本的校勘、辑佚、考订入手,由文本研究推广到诗史研究,通过诗史研究和选本评点来表达自己的诗歌观念的方式,尚未被触及。本文从二冯批点的《才调集》《玉台新咏》《西昆酬唱集》《瀛奎律髓》等选本入手,论述了二冯在校勘、整理古代诗歌文献方面的贡献,同时分析了二冯诗歌批点的特征,对二冯诗学的学术特点及其对清代诗学的影响做了初步的揭示。  相似文献   
47.
汪艳菊 《唐都学刊》2007,23(1):20-25
温庭筠的咏史乐府多取材于前代昏君逸乐亡国和荒淫绮艳之事,通过描绘声色并茂的画面抒写兴亡感慨,这既是晚唐诗坛的时代潮流,也体现了温庭筠取法南朝乐府传统革新乐府的努力:既在题材艺术表现上进行调整以为其和乐歌唱作准备,也在题材、体式、语言诸方面借鉴南朝乐府。作为乐府诗的终结者和词的开拓者,温庭筠正是通过对南朝乐府的回归成就了乐府诗最后的辉煌。  相似文献   
48.
援引鲁西南两村民间信仰个案,对于制度化宗教和民间信仰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在中国乡村社会,同样作为民众的一种信仰、一种价值取向,民间信仰和制度化宗教在本质上具有相通互融、共生共存的特征,二者的区别也仅是就其形式而言的.这一认识对于乡土文化的重新构建与乡村社会的和谐发展,都将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49.
国内外一百多年的狄金森研究中存在许多争议,如她的诗歌来源、女诗人的身份、与男性诗歌传统的关系、诗歌的系统性以及女性诗人形象的建构.从女性美学的角度分析,这些争议的实质来源于男权美学对女性作家身分的凝视,存在着诸多局限.狄金森创作的价值正是对这种美学权威的消解.  相似文献   
50.
一些功能语言学家认为,对一个语言过程进行分析时,可以同时使用及物分析法和作格分析法,且后者是前者的补充。但是,作格现象不是词汇语法层的现象,而是语义层的现象。在语义层上,及物现象和作格现象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地位相等。因此,一个小句该用哪种分析法去分析取决于小句表达的语义的作格程度和及物程度。假如作格程度很高,那么用作格分析法更为适当,反之则用及物分析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